“最近身体还好吗?药有没有按时吃?”9月1日,浙江宁波宁海县岔路镇敬老院内,义工娄逢理如约而至,他为老人们带来了不少常用药。
面对娄逢理,年过六旬的老人陈达科像见到亲人一样紧握着他的手。“老人这俩月身体一直不舒服,从镇上到县里一直在看病,后来又到市里去做了肺部切除手术,一直都是我跟着陪护。”60多岁的陈达科是孤寡老人,原本就有心脏病,由于身体不适,娄逢理多次带他四处看病。
娄逢理今年48岁,是宁波市宁海县岔路镇高塘村人,因为一次受助,改变了他的一生。
2008年初,娄逢理被确诊患风湿性心脏病。一个正值盛年的壮劳力,只能躺在床上,一晃一年多,自卑和绝望慢慢蔓延,娄逢理不停地刷手机上网,寻找活下去的力量。
没过多久,娄逢理联系上了远在北京的“当代雷锋”孙茂芳,孙茂芳让娄逢理把病情资料寄到北京,请专家会诊,为他制定针对性的治疗方案。不仅如此,孙茂芳还隔一两天就打来电话,安慰、鼓励娄逢理。慢慢地,娄逢理身体好转,能够下地了。更重要的是,一颗助人的种子正在他心里萌芽。他常说:“我要用余下的人生努力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虽然我身体弱,但是能做的事还有很多。”娄逢理说。从此,家、镇卫生院、敬老院,成了娄逢理大多数日子的生活轨迹。他每天一早从家里出发到卫生院,帮老人们拿报告单、取药,送独自来看病的老人回家,陪护无人照顾的住院老人。“老人吃了什么、吃了多少,几点发烧、几点退烧,打针后情况咋样……”这些有关病人的点点滴滴,他都会细致地记下,便于及时和医生沟通以及更好地照料病人。这些年,他已经记了上百本笔记本了,堆起来厚厚一叠。
从2010年开始,娄逢理当起了全职义工,从此,他“不是在医院、养老院,就是在前往的路上”。
“逢理照顾我十年了,每次看病都靠他。有几次我发高烧大小便失禁,他又是换洗,又是找医生,经常忙碌到半夜,简直比儿子还好。”胡明导是位矽肺病人,谈起娄逢理,他的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娄逢理会定期去看看胡明导,“他吃的药种类很多,都得仔细检查好,看看哪些药还剩多少,不够的再帮他去卫生院开。”娄逢理每次去老人家,除了带上油米生活用品外,还会帮老人打扫庭院,帮老人洗头洗澡。
“大家都说我在帮助别人,其实收获最大的是我自己!”娄逢理总记得别人对他的丁点儿好,他记得,2012年最困难的时候,政府部门给他办了低保。两个孩子读书的费用,学校能免的都免了。他更记得,社会上很多好心人跟他结对,帮助他。“每次想起这些,我就觉得更要为这个社会做点事。”
带老人出门看病自掏车费,碰到更困难的人二话不说就给贴钱……曾几何时,家里人对此也无法理解,他总和妻子说:“想当年我们绝望无助的时候,别人为了我的治疗和费用想尽办法。如今我无以为报,只有把他们的善举接力下去。”
这些年,也总有娄逢理照顾过的孤寡老人临终时要把存款留给他,但他都拒绝了。“能陪老人度过生命中最后的时光,也是一种难得的缘分。”娄逢理说,“虽然我们日子过得不富裕,但我做这些不是为了钱,如果拿了钱,这事儿就变味儿了。”
时光荏苒,一晃就是11年,4000多个日夜,娄逢理义务照顾了300多个病患和老人,为10多位孤寡老人送终。娄逢理也先后获得“浙江省道德模范”、第六届宁波市诚实守信道德模范等荣誉称号。
11年来,娄逢理还用自己的行动带动了越来越多的人。这些年岔路镇相继成立了阳光公益志愿服务队和红岩谷志愿服务队。其中,红岩谷志愿服务队由高塘村60多名年轻人组成,他们平时在外工作,只要服务队有志愿活动,大家就会从四面八方赶回村里参加。
“看到这么多年轻人继续接力善举,把爱传递给更多的人,我特别开心。”娄逢理说,“只要我身体情况允许,我想倾尽我的余生,全职做义工,同时带动更多的人加入公益队伍。”
(蒋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