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评论

汇聚勠力同心的民族伟力

本报特约评论员 岑旭

国家从设立烈士纪念日到建立功勋荣誉表彰制度,从举行隆重仪式迎接烈士遗骸回国到颁布实施英雄烈士保护法,必然进一步唤起全社会对民族脊梁的无比尊崇,汇聚起同心同德、同舟共济的民族伟力

“感谢你们把英雄送回祖国,铁血今犹在,山河已无恙,向中国人民志愿军忠烈致敬!”

“感谢塔台的指挥,保驾护航!盛世中华,英烈回家!”

9月2日,沈阳桃仙国际机场塔台工作人员与担负第八批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回国任务的运-20飞行机组的感人对话,令人动容泪目。自2014年以来,我国已先后8次迎接825位在韩志愿军烈士遗骸回到祖国怀抱。每次英烈归来,都会带领我们穿越历史长河,重温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并从中汲取丰厚的精神滋养。

1950年,中国人民志愿军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同朝鲜人民和军队一道,历经两年多艰苦卓绝的浴血奋战,打败了武装到牙齿的对手,打破了美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打出了新中国的国威、人民军队的军威。为赢得这一立国之战的伟大胜利,近20万英雄儿女血洒沙场、长眠他乡。生命定格在青春韶华的,有黄继光、杨根思、邱少云等一大批家喻户晓的战斗英雄,也有气壮山河、激荡天地的无名英烈。幸哉,盛世中华、山河无恙,负重前行的先烈换来了今天的岁月静好;幸哉,祖国不曾忘、人民不会忘,迎接先烈回家的是礼兵护送、战机护航、“过水门”等最为尊崇的礼仪。

鉴往事,知来者。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关键时期,在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的新征程中,必然会面临各种各样的风险挑战和沟沟坎坎,需要我们从抗美援朝战争这部丰厚的历史教科书中汲取精神营养、传承精神力量。从这个意义上讲,以最高礼遇迎回的不仅是烈士遗骸遗物,更是他们身上集中展现的民族风骨、民族血性和民族力量。

新时代新征程需要我们砥砺不畏强暴、反抗强权的民族风骨。悠悠华夏,风雨卓立,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历经挫折而不倒,饱受磨难而不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宁死不屈的气概和折而不断的品格深入骨髓。一段时间,个别人散布“崇外”论调,面对美西方步步进逼、遏制打压,天真地认为退让就能换来相安无事。说到底,是精神上没有“站起来”,思想上患了“软骨病”。殊不知,风骨凛凛、不惧威胁,则民族生生不息;风骨柔弱、一味妥协,则民族难以长存。当年,面对资本主义世界的头号强国,志愿军将士不屈服,硬生生将对手打到谈判桌前,民族风骨在与强敌较量中愈发凛然。实践证明,“中国人民不惹事也不怕事,在任何困难和风险面前,腿肚子不会抖,腰杆子不会弯”,今天的我们更加强大、更有底气,谁也吓不倒、压不垮。

新时代新征程需要我们锻造舍生忘死、向死而生的民族血性。战争是物质的较量,也是精神的比拼,但最终决定战争胜负的是人而不是物,是正义而不是武器。在朝鲜战场上,志愿军将士面对强大凶狠的对手,身处恶劣残酷的环境,以血性胆气激荡昂扬的战斗豪情,靠钢铁意志磨砺尖刀利刃,用“钢少气多”战胜“钢多气少”,矗立起一座座精神高地。美国人将我们的“气”称为“谜一样的东方精神”,这个谜底就是中国军人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战斗精神,是体内流淌的视死如归、敢于亮剑的血性胆气。此次迎回安葬烈士遗骸的时间正值新学期开学之际,可以也应当让广大青少年在“开学第一课”种下民族血性的星火种子,在思想深处根除“金钱至上”“娱乐至死”的滋生土壤,在英烈精神激励下薪火传承、勇毅前行。

新时代新征程需要我们汇聚万众一心、勠力同心的民族力量。古往今来,民气盛,则凝心聚力、同舟共济;民气旺,则国运昌盛、国力强盛。70多年前,面对唇亡齿寒、战火逼近的威胁,党中央统揽全局发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号召,举国同心支撑这场事关前途命运的伟大战争,入朝参战将士牢记“祖国在我们的身后、人民在我们的身边”,将中华文明涵养发育的爱国主义精神化作压倒一切敌人而决不被敌人屈服的强大力量。上下同欲、生死相依,成为我们赢得胜利的不竭力量源泉,让世界见证了蕴含在中国人民之中的磅礴力量,明白了“中国人民不惹事也不怕事,在任何困难和风险面前,腿肚子不会抖,腰杆子不会弯,中华民族是吓不倒、压不垮的!”这几年,国家从设立烈士纪念日到建立功勋荣誉表彰制度,从举行隆重仪式迎接烈士遗骸回国到颁布实施英雄烈士保护法,必然进一步唤起全社会对民族脊梁的无比尊崇,汇聚起同心同德、同舟共济的民族伟力。

中华民族是英雄辈出的民族,新时代是成就英雄的时代。历史终将证明,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历史脚步不可阻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进程不可逆转。

(作者系全国政协委员,解放军原总政治部主任助理)

2021-09-09 岑旭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12390.html 1 汇聚勠力同心的民族伟力 12,390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