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新闻眼

■ 记者手记

用一步一个世纪的速度跨越了三千年!

司晋丽

2003年,杨正仁曾应中央电视台之邀,与西盟佤族自治县一位老县长一起赴京,做客央视,接受主持人董卿的采访。在那台晚会上,他们观看了人们用各种创新形式表演的《阿佤人民唱新歌》,并做了精彩的点评。

那次赴京之前,杨正仁对节目组工作人员说,希望能邀请到当年将这首歌唱响神州的人——罗天婵老师。因为他与罗老师一直没有见过面。不巧的是,由于罗天婵老师当时生病不能赴约,给杨正仁留下了深深的遗憾。不过,他告诉我,那次节目还邀请到了中央民族大学教授赵福荣。而赵教授就是在西盟佤山里土生土长,后来考上中央民族大学并留校,迈向更开阔人生舞台的人。

如今,斯人已经作古。在做这篇报道时,我找到了赵福荣生前的一段采访。他说,自上世纪50年代末乡里有了完整的小学后,包括他在内的很多学生坚持学习,后来村里这几届学生,共有22位走上了政府和学校的工作岗位。

要知道,那是一个很小、很偏僻的村子。当时的这些孩子,在党的政策帮扶下,用知识拨开大山的层层迷雾,透过自己的双眼看到山外的世界,他们也成为能够主宰自己命运的主人,由此过上了与从前的一代代族人们截然不同的生活。

1995年,在北京召开的世界妇女代表大会上,西盟女县长魏红自信地登上讲坛,对着全世界讲述中国共产党的民族政策,她用自己的经历为证,把佤族用短短的半个世纪的时间,连续跨越了若干个世纪的故事昭示于世。“我背着的佤山,它很沉重,将近半个世纪以来,它由无数只手支撑,无数个肩膀扛着,以一步一个世纪的速度跨越了三千年!”

我也终于明白,为什么杨正仁每次回到佤山会受到那样隆重的欢迎,不管男女老少,都把他当作永远的亲人一样看待,因为他真正地理解了他们,用自己的心,自己的情,写出了人们挥别几千年的压抑与痛苦,与过往决裂,拥抱新时代曙光的振奋心情。

2021-09-16 司晋丽 ■ 记者手记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12771.html 1 用一步一个世纪的速度跨越了三千年! 12,771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