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高志民
名词解释
抽水蓄能技术:简单来说是在有水位落差的两端分别建两个水库,在用电低谷和新能源大发时段时,用富余的电把低点的水抽到高处储存起来;在用电高峰时,放水发电。抽水蓄能电站好比大型“充电宝”,有利于弥补新能源存在的间歇性、波动性短板,是当前技术成熟、经济性较优并且具备大规模开发条件的电力系统灵活调节电源。
国家能源局日前印发《抽水蓄能中长期发展规划(2021-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明确了“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和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形势下抽水蓄能中长期发展路线,为我国抽水蓄能发展按下了“快进键”。
按照《规划》要求,到2025年抽水蓄能投产总规模较“十三五”翻一番;到2030年,抽水蓄能投产总规模较“十四五”再翻一番。
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已投产抽水蓄能电站总规模3249万千瓦、在建总规模5513万千瓦,均居世界首位;但看比例,我国抽水蓄能在电力系统中的比例仅占1.4%,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
为何要发展抽水蓄能电站?将对保障我国电力系统安全稳定经济运行有何影响?针对这些问题,本报记者专程采访了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总工程师彭才德——
应新能源发展需要而生
记者:为什么要大力发展抽水蓄能电站?
彭才德:这是加快能源绿色低碳转型,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的需要。
近年来,风光等波动性、随机性新能源品种大规模应用。到2030年,预计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12亿千瓦以上,大规模的新能源并网迫切需要大量调节电源提供优质的辅助服务,保障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经济运行。同时,预计到2035年,我国电力系统最大峰谷差超过10亿千瓦,也需要电力系统灵活调节电源。
而抽水蓄能电站是目前全球公认的较为成熟、可靠、清洁、经济的储能手段,可以成为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的重要支撑,与现有其他调峰、储能措施相比,具有较大的综合优势。
欧美国家建设了大量以抽水蓄能和燃气电站为主体的灵活、高效、清洁的调节电源。截至2020年底,意大利、美国、日本、德国、法国占比分别达到55.2%、44.3%、32.3%、15.5%、13.1%。其中抽水蓄能占比分别为6.6%、2.0%、8.0%、2.7%、4.3%。
对于我国而言,我国油气资源禀赋相对匮乏,燃气调峰电站发展不足,虽然近年来抽水蓄能电站发展较快,但抽水蓄能和燃气电站占比仅6%左右,其中抽水蓄能占比1.4%,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抽水蓄能发展空间较大。
因此,发展抽水蓄能就成为重要方向。
我国抽水蓄能具备加快发展的基础
记者:我国是否具备了加快发展抽水蓄能的基础?
彭才德:近年来,我国抽水蓄能电站发展迅猛。截至2019年底,我国装机规模占世界总量的19%,居世界第一。同时,机组制造国产化水平不断提高,装备制造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目前,国内厂家在600米水头段及以下大容量、高转速抽水蓄能机组自主研制上已经达到了行业先进水平。
同时,我国还拥有较为优质的抽水蓄能资源站点。2020年12月,国家能源局启动全面的新一轮抽水蓄能中长期规划工作,综合考虑地理位置、地形地质、水源条件、水库淹没、环境影响、工程技术等因素,筛选出大量优质的抽水蓄能资源站点,提出总规模7.26亿千瓦的重点实施项目和储备项目。这些项目为抽水蓄能中长期规划实施奠定了坚实基础。
记者:如何看待抽水蓄能发展与生态优先的关系?
彭才德:发展抽水蓄能,首先要保证生态优先。《规划》最开始就提出了坚持生态优先、和谐共存,区域协调、合理布局,成熟先行、超前储备,因地制宜、创新发展的基本原则。
在全国范围内普查筛选抽水蓄能资源站点基础上,建立了抽水蓄能中长期发展项目库。
对满足规划阶段深度要求、条件成熟、不涉及生态保护红线等环境制约因素的项目,按照应纳尽纳的原则,纳入重点实施项目库,此类项目总装机规模4.21亿千瓦。
对满足规划阶段深度要求,但可能涉及生态保护红线等环境制约因素的项目,纳入储备项目库。并提出这些项目待落实相关条件、做好与生态保护红线等环境制约因素避让和衔接后,可滚动调整进入重点实施项目库。
强调以省级为主的实施机制
记者:未来抽水蓄能电站将如何布局?
彭才德:根据《规划》,在核电和新能源基地化发展的区域,重点布局一批大型抽水蓄能,形成互补共赢、打捆开发的新模式。
在负荷中心和大规模接受区外电力的区域,布局抽水蓄能电站主要服务电力系统需要。
《规划》中同时也考虑了在更大范围内进行资源优化配置的需要,进行了站点布局,以实现区域抽水蓄能协调发展。
此外,《规划》还积极鼓励混合式抽水蓄能、矿坑改建抽水蓄能、中小型抽水蓄能电站等新业态发展。
记者:为保证目标的达成,《规划》在实施方面有何亮点?
彭才德:2021年4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关于进一步完善抽水蓄能价格形成机制的意见》,对电价形成机制、疏导机制等各方关切的问题都作了明确的规定。稳定、可预期的电价机制为抽水蓄能电站的大发展提供了合理收益保障。
为保证规划目标的达成,规划体现了国家能源主管机构的简政放权和“抓两头、放中间”的工作思路。国家层面的主体责任是行业政策和规划管理,建立监督监管机制,构建抽水蓄能行业监管平台。省级各省(区、市)能源主管部门负责根据本省实际需要,制定本地区抽水蓄能中长期规划实施方案,明确实施计划,并组织实施工作。
从目前的电价政策体系来看,为系统服务的抽水蓄能电站,电价将主要通过省级输配电价疏导到市场用户侧。为特定能源服务的抽水蓄能电站,电价将在特定电源和电力系统间分摊。
为此,在国家确定纳规项目清单后,省级实施方案要在电力系统发展需求和系统运行经济性之间找到一个新的平衡,按照“生态优先、择优推进、加快开发”的原则,进一步细化明确省(区、市)内抽水蓄能电站建设的发展目标、项目布局和开发时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