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生态周刊

近岸海域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

——天津市打赢渤海综合治理攻坚战

本报记者 张原 李宁馨

日前,记者来到位于天津滨海新区永定新河口西岸的中新天津生态城南堤步道公园。在蓝天白云下,一群群精神的海鸟飞过河海交界的水面,翅膀点在清澈的水中,欢快地鸣叫。这是天津渤海综合治理攻坚战各项目标任务完成,近岸海域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的结果。

9月7日,天津市发布渤海综合治理攻坚战三年成果。

渤海综合治理攻坚战是全国污染防治攻坚战七大标志性战役之一,也是海洋领域污染防治攻坚的首战。天津地处海河流域最下游、紧靠渤海湾湾底,是渤海综合治理攻坚战的最前沿和主战场。据了解,自2018年打响渤海综合治理攻坚战以来,天津市生态环境、自然资源、水务、农业农村、交通、城市管理、海事等部门通力协作、全力攻坚,顺利完成了渤海综合治理攻坚战各项目标任务,天津近岸海域生态环境质量大大改善。

永定新河是天津北部防洪屏障,多年来,由于河口淤积,水流流速骤降,携带大量泥沙沉积在入海口,形成淤泥质海岸带,生物种类匮乏、环境承载能力薄弱。通过污染治理与生态修复,目前,这片曾经满是淤泥的海岸带,已是水清岸绿,鸟儿聚集。

据了解,天津严守海洋生态保护红线,除国家重大战略项目外,全面停止新增围填海项目审批。实施“蓝色海湾”整治修复规划,开展岸线岸滩综合整治,三年累计完成4.78公里的岸线整治修复工程和531公顷生态湿地修复工程,超额完成国家任务。

天津市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队排查了天津153公里海岸线的所有排污口,历时8个月收集到详细数据,天津第一个入海排污口信息管理系统搭建完成。目前,该系统可实现对天津所有入海排污口的动态监管。

在陆源污染治理上,天津抓住入海河流和入海排口两道关键“闸口”。全市12条河流全部落实“一河一策”,“控源、治污、扩容、严管”四措并举,清单化、项目化推进实施,共实施6700余个治理工程。深入开展入海排污口“查、测、溯、治、罚”专项行动。对港船泵站、天津港一号泵站等市政综合排口进行从源头防控到管网收集再到末端治理的系统整治,彻底解决了生活污水直排海问题。在海域污染治理上,深入推进港口、船舶、海水养殖和海洋垃圾等涉海污染源防治。

此外,天津市建立实施“湾长制”,明确各级湾长的工作职责和管辖范围,建立问题、责任和任务三个清单,强化与“河长制”的衔接和联动,形成了“全面覆盖、分级履职、网格到源、责任到人”的海湾监管新模式。同时,构建补偿机制,每月对各区地表水质量进行按月排名,实行“靠后区”补偿“排前区”,倒逼上下游、左右岸共同护河治水。强化执法联动,海警、生态环境、海监、海事、渔政等多部门联合开展“碧海”“春雷”等专项执法行动,有效震慑了环境违法行为。

通过“陆海统筹、河海同治、生态修复、风险防范”等组合拳,三年来,天津市12条入海河流“全部消劣”,近岸海域优良水质面积比例达70.4%,在环渤海三省一市中改善幅度最大。

2021-09-16 张原 李宁馨 ——天津市打赢渤海综合治理攻坚战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12778.html 1 近岸海域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 12,778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