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尚之
2021年9月5日至11日,全国政协文史资料工作调研组就“加强和改进新时代文史资料工作”,到青海、黑龙江两地进行专题调研。调研中,大家一边听取当地深入开展文史资料工作的情况介绍,一边深入实地,考察当地非遗文化中心、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名人故里、民俗文化展览馆、艺术博物馆、历史博物馆、历史资料陈列馆、历史人物纪念馆等。一周调研使我深切感受到,文史资料工作既是富有统一战线、政协特点的重点工作,又是人民政协一项基础性工作,具有“存史、资政、团结、育人”的重要作用。在此,将实地调研、考察中写的五则手记加以整理,与读者朋友分享。
手记之一:创新发展的化隆唐卡
2021年9月5日下午,调研组来到青海省化隆回族自治县宗喀噶哇仓非遗文化中心,了解国家级非遗项目“藏族唐卡—化隆唐卡”的发展情况。
化隆回族自治县位于青海省东部,地处黄土高原与青藏高原过渡地带,是一个以回族为主的多民族聚居县,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宗喀文化艺术便是其中之一。近年来,随着党和政府对民族文化遗产的政策扶持和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得到较快发展,民间工艺美术日益受到关注。20世纪90年代开始,以化隆唐卡艺人为主体的宗喀艺人群体,在全国各大城市展示宗喀文化艺术风貌,将宗喀白日光唐卡艺术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化隆唐卡种类日益丰富,涵盖十字绣唐卡、掐丝唐卡、珍珠唐卡、菩提叶唐卡、堆绣唐卡、河湟金绣等种类。2021年5月24日,化隆宗喀白日光唐卡已成功申报国家级第五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并有省级2人、市级5人、县级10人代表性传承人。近几年来,化隆唐卡营业收入2500余万元,从业人员600余人。化隆唐卡艺术具有民族性、地域性等特点,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在艺术创作中,工艺师们将少数民族的生活和文化融入其中,精心创作。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发展,唐卡艺术不断创新,将传统与现代进行了很好的融合,形成了当代的宗喀文化艺术特色。同时,在传承唐卡传统艺术风格的同时,还突出了民族宗教、地域风貌、人文景观、历史文化。化隆唐卡随着时代的发展,创作的题材更加多样,从佛事用品转型为多种工艺美术品,创新绘制了防控疫情的医护人员、红色文化题材、农耕人物、鸟类、十二生肖等艺术作品,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和收藏价值。
手记之二:十世班禅大师的故居
9月6日上午,调研组来到十世班禅大师故居调研。十世班禅大师故居坐落在青海循化县文都乡麻日村。循化县是全国唯一的撒拉族自治县,也是国务院确定的首批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和重点扶持发展的人口较少民族地区之一。文都藏族乡位于循化县西南部,距离县城15公里。
来到十世班禅大师故居,大家都看到了一个显著的地标,就是前院有一棵高耸参天的如意大树。据说,这就是寻访九世班禅转世灵童时,寻访者看到的灵童出生地的神奇标志。大师故居共分七院。内院是大师诞生庭院,其旧住房中心有根柱子,敬献着哈达,这就是十世班禅大师诞生的地方,屋内还有老火坑、锅台等。内院西、北两面是大师父母亲和胞弟的寝室。大师新宫院坐东朝西,半院共两层。二层有大师的讲经佛堂、大师和父母的纪念佛堂、历代班禅大师塑像,以及大师的卧室和会客厅等。
十世班禅额尔德尼·确吉坚赞,1938年农历正月初三出生。远祖出于西藏萨迦昆氏家族,5岁时班禅堪布会议厅认定其为第九世班禅曲吉尼玛的转世灵童,由拉卜楞寺高僧拉果仓·久美成烈嘉措活佛剃度受戒,法名洛桑龙珠·确吉坚赞。7岁迎请塔尔寺坐床研习《释量论》等佛教经典。1949年6月,国民政府批准继任第十世班禅。10月1日,班禅额尔德尼·确吉坚赞致电毛泽东主席和朱德总司令,热烈祝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明确表示拥护中央人民政府,愿为解放西藏、完成祖国统一贡献力量。1951年4月27日率堪布会议厅官员45人抵达北京,参与中央人民政府与西藏地方政府关于和平解放西藏的谈判。毛泽东在中南海怀仁堂亲切接见十世班禅和西藏地方政府代表。1989年1月28日因操劳过度,十世班禅大师在西藏日喀则市扎什伦布寺圆寂,享年51岁。十世班禅大师的一生爱党爱国爱教,为国家发展、民族团结、宗教和顺、民生幸福作出了杰出贡献。
手记之三:独具特色的热贡艺术博物馆
2021年9月6日下午,调研组来到青海省黄南州同仁市隆务镇热贡艺术博物馆调研。同仁,藏语称为“热贡”,意为梦想成真的金色谷地,是热贡艺术的发祥地,著名的热贡艺术之乡。同仁市位于九曲黄河第一弯,青藏高原和黄土高原的交错地带,地处青海省东南部,黄南藏族自治州东北部。同仁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是国家级热贡文化生态保护区。热贡艺术和藏戏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热贡艺术博物馆坐落在同仁市隆务镇的中心地带,所在地是全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热贡艺术博物馆建于2009年5月。该馆外观造型是按照佛教“坛城”的形式设计建造的,具有独特的民族和地域特色。该馆建筑总面积1.5万平方米,馆藏文物8130件,其中一级文物2件,二级文物32件,三级文物66件。馆藏的文物包括考古发掘品、历史传世品、近现代各民族的生活生产用品、服饰服装、宗教用品、民族文化文献、工艺美术品等。内设8个展厅,展出九大门类、32个品种的历代热贡艺术精品及桐木、象牙、纺织品、陶器、古籍善本等。
热贡艺术博物馆办出了特色,也办出了水平:一是做好文物发掘、收集、整理和对热贡艺术精品的征集工作;二是积极开展对热贡艺术的艺人结构、作品分布、发展趋势的调查和研究工作;三是做好有关历史考古、民族学、文物研究、唐卡研究、鉴定修复等方面专业人才培养工作;四是做好对观众的服务工作,吸引更多观众来博物馆参观学习。热贡艺术博物馆以其独特的藏式建筑风格、丰富的文物藏品、全面系统的展陈,赢得了社会各方面的好评。热贡艺术博物馆的做法和经验也启示我们:新时代博物馆的作用,不仅在于对文化的保护和传承,还要与时俱进,创新发展,不断融入社会,走近大众,吸引更多观众,充分发挥博物馆的社会作用和文化的引领作用。
手记之四:侵华日军七三一部队的历史罪证
2021年9月9日下午,调研组来到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罪证陈列馆,坐落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平房区新疆大街47号,是在原日本七三一部队遗址上建立起来的博物馆,该馆周边就是原七三一部队本部大楼即驻扎营房场所。现有旧址遗存27处,25万平方米。陈列馆建筑面积1万平方米,于2015年8月15日正式对外开放。该馆设计以黑色为基调,外形富有特色,寓意深刻,向世人充分昭示了侵华日军的战争罪行。自建馆以来,该馆始终坚持学术立馆的理念,在国内首次提出七三一部队旧址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日本细菌战档案申报世界记忆遗产的构想。该馆连续30年坚持赴日本“跨国取证”,累计寻访细菌部队原队员80余人次,征集保存口述影像档案400余小时。馆藏文物遗产2万件,文字档案史料40万页,证言、证据充分,史料、文物齐全,多方面诠释了“让历史说话,用事实发言”的理念。
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始建于1933年,以石井部队、东乡部队、关东军防疫给水部等名义开展活动,犯下了细菌战、人体实验等战争罪行。七三一部队使用健康活人进行了大规模的人体实验,专门建立了人体实验核心区域四方楼,根据细菌武器研究需要,设置了研究班,分别使用属于炭疽、霍乱、结核、伤寒等50余种细菌和病毒,进行惨无人道的人体实验,违背了国际公约和人类良知,违反了生命伦理和医学准则,是人类文明史上充满黑暗、丑恶野蛮与暴力的一页。七三一部队在1945年8月日本投降前夕灭亡。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罪证陈列馆的展览,用大量日本细菌战罪证文物、历史档案和口述史料,全面揭露了日本细菌战部队反人类、反文明和反伦理的本质,以唤起人们对战争和人性、对日本发动侵略战争的思考,以避免历史悲剧不再重演。
手记之五:铁人精神
2021年9月10日上午,调研组来到铁人王进喜纪念馆调研。该馆坐落在大庆市让胡路区世纪大道和铁人大道交会处,这是一个以铁人王进喜事迹陈列为主的综合性纪念馆。纪念馆主体建筑面积2.1万平方米。纪念馆造型独特,外形为“工人”二字组合,象征这是一座工人纪念馆。建筑高度47米,正门台阶共47级,象征王进喜47年不平凡的人生历程。
王进喜,1923年出生,1970年因病去世,甘肃玉门人。1950年春参加工作,1956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担任钻井队长、大队长,会战指挥部副指挥。王进喜是大庆人的杰出代表,中国石油工人的光辉典范,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战士,中国共产党人的优秀楷模。他为中国石油工业的发展和社会主义建设立下了不朽的功勋。20世纪50年代,他便带钻井队实现了“月上五千、年上双万”的目标,开创了钻井生产新局面。60年代初大庆石油会战,他知难而进,带领钻井队“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带动了整个会战的迅猛发展。大庆油田进入全面开发建设以后,他求真务实,带领一个大队,年年出色完成钻井生产任务,成为大庆油田的一面旗帜。
王进喜有五句话令人印象深刻:“讲进步,不要忘了党;讲本领,不要忘了群众;讲成绩,不要忘了大多数;讲缺点,不要忘了自己;讲现在,不要割断历史。”王进喜被人们称为“铁人”,他的身上闪烁着铁人精神。铁人精神是“为国分忧,为民族争气”的爱国主义精神;“宁肯少活20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忘我拼搏精神;“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的艰苦奋斗精神;“干工作要经得起子孙万代检查,为革命练一身硬功夫、真本事”的科学求是精神;“甘愿为党和人民当一辈子老黄牛”埋头苦干的无私奉献精神。铁人精神必将鼓舞一代又一代人开拓进取,自主创新,为创建百年油田,维护国家能源战略安全,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作者系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期刊协会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