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华夏周末

从江苏大运河这张文化“名片”说起

贺云翱

大运河是中华民族创造的世界性文化奇迹。2014年6月23日,它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认为:“大运河是世界上最长、最古老的人工水道,也是工业革命前规模最大、范围最广的土木工程项目,它促进了中国南北物资的交流和领土的统一管辖,反映出中国人民高超的智慧、决心和勇气,以及东方文明在水利技术和管理能力方面的杰出成就。”当然,从学术上说,可能历史上还有比大运河开凿更早的小规模运河,但是作为已经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人工运河,世界遗产委员会的评价无疑是正确的。

大运河也是最宏大的活态的中华文化标识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宝贵资源。2017年6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专门就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作出重要批示:大运河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是流动的文化,要统筹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自此,大运河文化带和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先后成为国家级重大文化工程。

大运河还是中华文化持续发展的核心轴。它在长达2400多年的运行历程中,对中国国家统一、南北经济发展、多样文化交流、城市集镇成长、中外商贸流通等方面发挥过巨大作用,并且在大运河沿线发育形成了极其丰富深厚的文化,成为当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的宝贵发展资源。

江苏在中国大运河文化的形成、发展、演化中占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基立于这一历史特征,近日,江苏省政协专门组织编写的《江苏大运河文化名片》由江苏凤凰美术出版社出版。该书以江苏境内大运河城市为核心,集中展现大运河文化的缤纷多彩,这为社会各界认识大运河的历史创造、保护传承大运河优秀文化、建设发展大运河文化带和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提供了知识上的帮助和思想上的推动。

多年来,笔者先后参加过大运河江苏段申遗的基础调研及田野考古工作、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江苏段的决策咨询调研以及全国政协组织的多个省市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工作考察。放眼全国,可以认为江苏境内的大运河拥有着崇高的历史地位和现代价值,江苏的大运河文化带和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也为全国提供了实践表率和宝贵经验。

江苏是大运河的起源之地。大运河最初是由地处长江下游的吴国先民主持开挖的,春秋时代(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晚期历史学家左丘明在其巨著《左传》中写道:“秋,吴城邗,沟通江淮。”即鲁哀公九年(公元前486年),吴王夫差筑造邗城(今扬州),并开挖沟通长江与淮河的运河,史称“邗沟”。此即中国大运河的起源之举,这一历史性工程遂导致地处邗沟两端的扬州和淮安两座城市的诞生。

江苏的大运河体系最为完善。在其他省,大运河可能是一条线状运河,但在江苏却形成了由运河干线与多条支线组成的大运河网络体系。早在西汉早期,就有吴王刘濞开挖的“茱萸沟”(一称东邗沟、运盐河),即后来通扬运河的前身的出现,通扬运河让今天的扬州、泰州、南通、盐城等城市一脉相通。六朝时期,吴大帝孙权开挖连接江南的运河与都城建业(今南京)的支线运河“破岗渎”;明代洪武帝朱元璋通过历史上的胥河及新开出的胭脂河使江南运河与都城南京相连通。唐代武则天时期,有今淮安到连云港的“官河”工程,其实就是后来的“盐河”,它打通了淮安与连云港之间的运河航线。扬州与仪征之间的仪扬运河、淮安到盱眙的龟山运河也使更多的城市被纳入大运河体系中。江苏由此成为大运河城市最为密集之地,在运河干线上从南到北有苏州、无锡、常州、镇江、扬州、淮安、宿迁、徐州,而在多条运河支线上,则把南京、泰州、南通、盐城、连云港以及众多的中小城市和集镇串联在一起,还打通了江苏几乎所有的重要水体,如长江、淮河、太湖、洪泽湖、骆马湖、微山湖乃至东海与黄海,实现了江苏水上运输航道的全覆盖,创造了“水乡江苏”的千古美名。也可以说,没有任何一种力量能够如同大运河那样把江苏的吴文化、金陵文化、淮扬文化、楚汉文化、海洋文化等不同的地域文化联为一体,大运河文化由此也成为促使当代江苏文化一体化与多样化共生发展和江苏苏南、苏中、苏北区域文化建设均衡发展的最强大动力。

江苏还是大运河历史文化地位最高之地。大运河在江苏境内贯通大江南北,淮河上下,把江南的经济中心与北方的政治中心,把地处东南的海上丝绸之路与中原腹地的陆上丝绸之路,把两淮盐业生产之地与淮盐的广大行销之地相互连通,为此,唐代运河之城扬州曾号称“扬一益二”;淮安为“南船北马”重镇;徐州是“汴泗交汇”之地;镇江有“诸郡咽喉”雅说;苏州得“人间天堂”赞誉,其他如宿迁的“水码头”,无锡的“米市”和“布码头”,常州的运河工商业,南通的“中国近代第一城”,泰州、盐城、连云港的大运河盐文化等都各擅其美。明清时期,通过大运河保障京师物资供应的“漕运总督”驻节淮安;产自盐城、连云港的两淮海盐经运河城市泰州、扬州、淮安、仪征等运销各地,所得“天下盐赋,两淮居半”,对国家财政安全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同时盐商群体对相关城市的文化兴起也发挥着积极作用。江苏大运河沿线经济活动繁荣,文化昌盛,名人辈出,举凡大运河水工文化、漕运文化、城市文化、集镇文化、名人文化、建筑文化、手工业文化、商业文化、乡村文化、革命文化以及盐政、教育、文学、书法、绘画、学派、画派、雕版印刷、藏书、园林、戏曲、音乐、宗教、饮食、中外文化交流等无不成就卓著,垂名史册,影响深远。

江苏是中国大运河文化遗产资源最丰沛之地。中国大运河联合申遗城市有27座之多,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点段的河道总长为1011公里,其中江苏段就有长约325公里,在58处遗产点中江苏有22处,比重占到全国8省市的40%;江苏13座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和5座省级历史文化名城,除常熟、江阴、兴化之外,其他都在大运河主干或支线运河上,它们是苏州、无锡、常州、镇江、扬州、高邮、淮安、徐州、泰州、南通以及连云港、如皋、高淳;江苏大运河沿线还有中国历史文化名镇19个,中国历史文化名村17个,江苏省历史文化名村7个。大运河沿线保存有大运河核心文物近400处,关联文物近1200处,还有大量名扬中外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为此,苏州才成为世界“手工艺与民间艺术之都”;扬州成为“世界美食之都”和“东亚文化之都”;南京成为世界历史文化名城、“世界文学之都”;淮安成为“运河之都”等等。江苏大运河沿线城市建立的各类博物馆超过200座,它们大多与大运河及大运河城市历史与文化相关,在建的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更是未来展示大运河文化的中心场馆。大运河犹如金线一般把一座座江苏历史文化名城串珠成链,构成全国历史名城名镇密度最高、文化内涵最为深厚的大运河城市系统,成为当代江苏文化强省建设的最坚强支撑。

江苏是大运河古今一体活化利用最佳之地。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国家支持下,江苏大运河得到全面治理,水运水利事业蓬勃发展,大运河文化的保护传承利用等成就非凡。目前,大运河江苏段仍然是一条黄金水道,年运输量可媲美10条铁路,而且成本低廉,2018年,江苏大运河的年运输量约4.8亿吨,占京杭大运河全线货运量的80%,为莱茵河的2倍多,是全球最繁忙的内河航道,货运密度为世界内河第一。江苏大运河还是南水北调东线输水工程之道。南水北调东线工程通过扬州市江都水利枢纽从长江取水,沿京杭大运河逐级翻水北送,向黄淮平原东部、胶东地区和京津冀地区提供生产和生活用水,供水区域的人口超过1亿人。古老的大运河又为当代中国东部地区的城乡人民绿色发展提供着用水保障。江苏大运河沿线也是江苏全省文化旅游融合发展高地,据统计,江苏大运河沿线有A级景区60多家,2018年,赴江苏参观游览大运河的游客超过8亿人次,游客在大运河旅游中的消费达到1300多亿元,旅游界人士赞美大运河是名副其实的“金银河”。旅游不仅仅是文化消费,更是一种文化欣赏、文化教育、文化传播和文化参与活动,它展现了江苏大运河文化的独特魅力和强大发展能力。江苏大运河还串联了江苏全省的几乎所有的大型水体,成为“美丽江苏”及全省生态文明建设最重要的保障体系和最好抓手,因此,2017年以来,江苏省委、省政府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高度重视大运河文化带及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采取强有力措施,使江苏有关工作走在全国前列,谱写了江苏大运河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的崭新篇章。

江苏先民是中国大运河的开创者,江苏也因大运河而赢得宝贵的发展机遇,这里的诸多城、镇因大运河而诞生和兴起,许多城市因大运河而持续发展并形成大运河城市带和城镇群,也因大运河而成为国家甚至世界文化名城和文化旅游胜地,在《江苏大运河文化名片》这本书中,对此都有精彩的描写。我们坚信,江苏人民在历史上创造过大运河文化的辉煌,在今天同样会推动大运河文化的繁荣,从而让中国大运河江苏段造福当代,利泽千秋!

(作者系全国政协委员,南京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南京大学文化与自然遗产研究所所长)

2021-09-18 贺云翱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12892.html 1 从江苏大运河这张文化“名片”说起 12,892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