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评论

在节庆中汇聚起乡村振兴的强大力量

吴学安

9月23日,农历秋分,我们迎来了以“庆丰收、感党恩”为主题的第四个中国农民丰收节。2018年6月21日,国务院公布关于同意设立“中国农民丰收节”的批复,同意自2018年起,将每年农历秋分设立为“中国农民丰收节”。今年出台的乡村振兴促进法,以法律的形式确定每年农历秋分日为中国农民丰收节。

“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正当时。”进入秋分以后,秋收、秋耕、秋种“三秋”大忙格外紧张,是收获的大好时机。在中国,秋分是二十四节气中一个特别的节气,也是农民最重视的节气之一。国务院决定把每年的秋分设立为“中国农民丰收节”,为秋分这个重要节气赋予了新的深刻含义。这是一个全国性的节日,是属于亿万中国农民的节日,是庆祝丰收、享受丰收的节日。

自古以来,国人就有庆五谷丰登、盼国泰民安的传统,很多地方都有举办独具特色、与农事相关节庆活动的风俗。从民俗上看,中国很多少数民族都有庆祝丰收的传统节日,如畲族的丰收节、藏族的望果节、彝族的火把节,但在国家层面上缺少一个各民族共同参与、共庆丰收的节日。“中国农民丰收节”的设立,既有利于进一步彰显“三农”工作的重要地位,引起全社会对农业、农村、农民的关注和重视,营造重农强农的浓厚氛围,更有利于提升亿万农民的荣誉感、幸福感、获得感,顺应了亿万农民的期待,满足了对美好生活的需求。

中国农民丰收节的设立,更是将农业节庆活动的复苏和发展推向一个新的高潮。近年来,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农民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越来越迫切,自身价值也需要社会的认可。在关心农民增收的同时,还应该帮助他们提高社会地位。设立农民丰收节,可以大大提升农民的自豪感、幸福感和获得感,有助于把农业培育成令人向往的行业,把农村建设成吸引人的天地,让农民成为令人羡慕的职业。

今年是第四个“中国农民丰收节”,各地都在筹划开展庆祝活动。农民最讲节约,无论是哪一级举办节庆活动,都应结合当地的农民庆丰收的习俗,切忌大操大办,要有的放矢组织开展活动,一方面,既突出节日的仪式感,又注重务实,避免铺张浪费,使“中国农民丰收节”庆祝活动开展得既节俭,又热烈。另一方面,避免搞整齐划一、千篇一律的节庆活动,要考虑到农村的乡土风情,而不能用城市的视角组织活动、庆祝节日。笔者认为,要因地制宜,从实际出发,结合各地民俗文化、农时农事,组织开展好农民喜闻乐见、丰富多彩的活动,让“中国农民丰收节”实至名归。总而言之,农民是丰收节的主体,农民广泛参与是关键,农民的节日农民乐。

乡村振兴是一场需要攻坚克难的持久战。一个节日带来的热闹很快就会成为过眼云烟,但通过节日留在人们心中的印记,必将与各级政府推动乡村振兴的扎扎实实的工作、农民坚持不懈的努力拧成一股绳,汇聚为乡村振兴的强大力量。从长远来看,中国农民丰收节的设立有益于传承弘扬中华农耕文明和优秀文化传统,可以让人们以节为媒,释放情感、传承文化、凝心聚力,寻找归属,汇聚人民对乡愁的情感寄托,享受农耕文化的精神熏陶。

2021-09-24 吴学安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13030.html 1 在节庆中汇聚起乡村振兴的强大力量 13,030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