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版:休闲周刊

来五台山感受建筑魅力

本报记者 李冰洁

为什么一直想来五台山?

开始我自己也不清楚。不因为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首的盛名,也从不觉得它风景有多么的与众不同。大抵,是它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在吸引我。

近百所寺院中,现存最早的建筑年代可以追溯到北魏时期,随着各个朝代的扩建,均留有代表性的建筑。走近这个年代久远、风格各异的建筑群,和历史来了一次跨时空的邂逅,一日之间,仿佛穿越了几世。

铜殿的“小”秘密

五台山五大禅处之一、全山寺院之首的显通寺,不负“祖寺”盛名,始建于东汉永平年间(公元69年),现存大多为明清时期建筑。七座主要殿宇观音殿、文殊殿、大雄宝殿、无量殿、千钵殿、铜殿和藏经阁,由南到北依次布列于寺院中轴线上,有红墙灰瓦的传统建筑,有通体白色的砖砌建筑,也有金光灿灿的铜制建筑。显通寺将历代建筑融入一座寺院,多却不杂。

显通寺铜殿铸于明万历三十八年(公元1610年),共用铜10万斤,是中国国内保存最好的铜殿之一,也是我认为显通寺中最具特色的建筑。由于它通体金黄,在阳光的照射下熠熠生辉,哪怕是在寺院最深处,也是最亮眼的所在。

铜殿内正中是约一米高度铜质文殊菩萨骑狮像,周围铜壁上铸满了一万尊铜质鎏金小佛像,地面是玉石所砌,触感冰凉,碧绿的地面映衬着金黄的墙壁,相得益彰。

铜殿外有五座铜塔,中间三座原为唐代所铸,东西两座原铸造于明代万历年间。抗日战争期间中间三座被毁,仅东、西两座留存至今。现在游客看到的中间这三座塔,是1989年至1993年补铸的。

东塔名为“成所作智塔”,是五座塔中唯一未经修葺屹立至今的一座。最西边的“妙观察智塔”与其同庚,但在1985年翻修过。除了与东塔铸造结构和样式相同外,西塔还藏着一个“小”秘密。

相传,土地神见殿中供奉的佛菩萨端坐佛台之上,享尽人间香火,而支撑殿堂、托举金身的自己却无人问津,所以在显通寺铜塔工程接近尾声之时,作法让东塔突然倒塌。人们在设计、铸造、安装等环节上都找不出毛病,正摸不着头脑时,见一位白须白眉的老者从地下飘然而上,自称是土地神,却无容身之所,希望有一座土地庙。说罢,还用手中拐杖一击,重现了东塔倒塌之象。妙峰祖师答应修建土地庙,但寺院里根本没有位置,于是在塔身加铸了一个拇指大的土地庙,供奉土地神。

现在,小土地庙成为游客们来铜殿前的“打卡地”,土地神也在人们的摩挲下始终保持着纤尘不染、光洁如新的样子。

“中国第一国宝”

我国目前仅存三座唐代木结构建筑均在山西,五台山佛光寺、南禅寺和芮城县的广仁王庙。

出于对建筑的保护,除研学外佛光寺已不对外开放,因此,走入这座寺院,更多的是清冷感。气势恢宏的主殿建于元代,“中国第一国宝”则是梁思成对佛光寺东大殿的赞誉。东大殿则深藏于古树之间,若不经介绍,很难看出这是有着“国宝”之称的现存最早唐代殿堂式木构建筑。

拾级而上,走入殿中,古朴的建筑依然保持着初建原构,殿中唐代泥塑、壁画和题记除文化内涵外,无不诉说着大殿的身份,其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之高,难怪连同建筑被梁思成并称为“四绝”。

静谧的佛光寺,却被发现于炮火之中。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当天,一份题为《营造学社调查组发见唐代建筑寺院,梁思成由五台佛光寺报告,测绘故宫赶制模型即开始》的电报从山西五台发至北平。根据电报内容,7月5日,由梁思成、林徽因、莫宗江、纪玉堂组成的中国营造学社调查队发现了山西五台山佛光寺东大殿。日本学者“中国1000岁的木料建造物,一个亦没有”的断言,在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前两天被佛光寺东大殿的发现所打破,让人不得不感叹历史的巧合。

这些建筑和它们所讲述的故事,就是我被五台山吸引的原因。时间关系,我没办法将它们一一看过,但也留下了“多来几次”的契机。我相信,在今天以及以后的漫长岁月中,五台山的故事会随着这些绝美建筑,成为千古绝唱。

2021-09-24 李冰洁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13059.html 1 来五台山感受建筑魅力 13,059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