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休闲周刊

农业农村部这份《指导意见》透露出啥信号?

本报记者 徐金玉

日前,农业农村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联合印发《关于促进茶产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一时间引发业内人士普遍关注,同时也透露出中国茶产业发展进程中的多个信号。

首先,《指导意见》为何出台?

农业农村部乡村产业发展司负责人在回答记者提问时指出,茶在我国有悠久的栽培历史,在中国人生活中具有特殊地位。习近平总书记对茶产业发展高度重视,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总书记在浙江安吉考察时指出,一片叶子,成就了一个产业,富裕了一方百姓。总书记在陕西安康考察时指出,要坚定不移地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因茶致富、因茶兴业,脱贫奔小康。总书记在福建武夷山考察时指出,统筹做好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这篇大文章。

与此同时,茶产业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也凸显了一些问题。部分地区无序发展,茶园面积增长快,但设施装备支撑不足;经营主体“多小散弱”;精深加工水平不高,速溶茶、茶食品等精深加工产品以及茶多酚、茶色素等功能成分开发利用不足;品牌与市场对接不够,经核准注册的茶叶类商标5万多个,但大部分缺乏市场影响力……

在这种背景下,为有效解决茶产业发展中的问题,进一步规范引导、加大扶持,促进茶产业健康发展,《指导意见》应运而生。

其次,既然要发展,就要“盘一盘”当前中国茶产业发展到了何种程度?

在国际上,多个“第一”被中国收入囊中:茶园面积不断扩大,产量及消费量持续提高,居世界首位:2020年,毛茶产量约占世界产量的50%,全国茶叶消费总量超过世界茶叶消费总量的40%;茶叶出口量居世界第二,出口额居世界第一。

同时,国内优势布局基本形成。目前,我国已形成长江中下游名优绿茶、东南沿海优质乌龙茶、长江中上游特色和出口绿茶、西南红茶和特种茶等四大优势区域。云南、贵州、四川、湖北、福建等省茶叶发展迅速,茶园面积占全国的一半以上。

值得注意的是,《指导意见》此次还旗帜鲜明地绘制出了一幅未来图景,“基本形成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格局”,一句话,将2025年要达到的发展目标一锤定音:到2025年茶园面积稳定在现有水平,干毛茶总产值达到3500亿元,茶科技水平大幅提升,茶文化大力弘扬,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

第三,重中之重,怎么发展?

要实现发展目标,攻克现实难题,《指导意见》同样提出了应对之策。相较于贯通产加销、融合农文旅,加快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等常规动作外,此次重点强调了要打造茶产业全产业链。

何为全产业链?即生产、加工、流通等环节。对于这些环节存在的问题,《指导意见》可谓一针见血,也使得举措更加有的放矢。如:在生产环节,坚持适区适种、适品适种,科学划定绿茶、红茶、乌龙茶、黑茶、白茶等主要茶类的生产优势区,推进老茶园淘汰、低产茶园改造和新建茶园提质;在加工环节,开发新式茶饮、含茶食品等精深加工产品,研发推广夏秋茶高效加工技术,提取茶多酚等功能成分,推进茶籽、茶渣等副产物综合利用,变废为宝、化害为利;在流通环节,打造基础设施完善、信息功能齐全、交易方式多样的区域交易中心,引导各茶区探索建立产地市场价格监测体系,正确引导生产、流通和消费。

而为业内所诟病的标准问题,《指导意见》里也有明确提法:按照“有标贯标、缺标补标、低标提标”的原则,完善关键环节标准制修订,加强产业计量测试体系建设,推进建设布局合理、指标科学、协调配套的全产业链茶产业标准体系。

《指导意见》特别对脱贫地区茶产业提档升级提出明确要求,加大规划引导、财政支持和技术支撑,引导大型茶企到脱贫地区建设生产基地和加工车间,强化利益联结机制,推动茶产业转型升级。

2021-09-24 徐金玉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13072.html 1 农业农村部这份《指导意见》透露出啥信号? 13,072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