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崔吕萍
近期《经济日报》举办的“如何加快完善数据要素市场,全面提升数据要素价值”专题研讨会上,就数据优势、数据要素特点、安全防护、挖掘数据要素价值等话题,与会嘉宾进行了深入探讨。
如何使数据要素成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这是一个问题。对此,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信息中心研究员李广乾建议,从政府数据、产业和数据市场建设、跨境数据流动3个方面提升数据要素价值、完善数据市场化配置。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主任曾宇则提出了3条建议:即高度重视互联网异构标识解析数据资源的掌握、开发和利用,建立互联网基础资源数据库;进一步推动数字化消费主体增长,弥合数字鸿沟;进一步推动全球数据跨境流动、积极参与全球数字治理。
中国通信协会区块链专委会轮值主席、火大教育校长于佳宁认为,只有社会各界真正意识到数据是重要的资产,各行业都能重视数据、用好数据,才能让“数字石油”真正流动起来。他从三个方面进行了阐释,分别是用好新一代数字技术,提前布局“元宇宙”时代,让数据价值实现最大化;基于隐私计算等技术,实现数据利用与隐私保护两不误;在全社会普及推广“数据要素思维”。
于佳宁认为,数据的生产者、管理者、整合者、使用者等角色之间的边界存在一定交叉,导致大量数据滥用的情况发生,阻碍了数据要素的生产和流通。因此,数据确权是数据要素流通交易、实现市场化配置的重要前提。在数据使用过程中,区块链是较为关键的技术。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政策与经济研究所副所长何伟认为,数据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关键生产要素,中国在数据规模和应用场景方面具备数据资源丰富、数据融合应用市场广阔两大优势。中国已在数据要素市场建设方面开展了积极探索,但仍存在数据权属界定尚不清晰、数据市场配置机制有待改善、数据安全保护具体制度有待细化完善等短板亟待突破。
曾宇建议,目前需从4个方面强化数据安全防护、加大数据治理力度,分别是加大宣传力度,贯彻落实网络安全法、数据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等法律法规,进一步强化互联网关键基础设施和数据资源的网络安全防护,积极研发数据资源安全防护新技术。
于佳宁则直言,互联网时代用户生成数据,但用户的数据在实践中很难实现隐私保护、确权存储、合理定价等问题,甚至用户的隐私数据被认为是换取服务的“对价”。他建议要搭建数据要素市场化交易平台,解决数据要素确权定价困难、数据要素交易成本过高、“暗网黑市”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