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宁当 口述 本报记者 照宁 整理
这幅照片拍摄于1930年2月26日,由当时的厦门海沧石塘华侨谢氏公司赠予马来西亚槟城石塘谢氏公司惠存,现保存于马来西亚槟城“世德堂公司”文化资料中心。
“两地春光同日尽,居人思客客思乡”,一张照片两地情。100多年前,海沧石塘自治乡公所民团全副武装整为守护乡民,合影照片赠予海外侨亲留念,给漂洋在外的亲人一个念想。海沧、槟城两地“谢氏”民间侨团创立已有200年的历史,侨亲密切来往,但祖地原保存的资料,在“文化大革命”期间被焚毁。该照片是目前能够找到唯一见证海沧海内外侨胞携手救国护乡的历史照片。它的历史可追溯到20世纪初“闽侨救乡会”开展的“救国救乡运动”,海外侨胞捐款,家乡组织民团,武装守护家乡平安的事迹。
查阅《民国时期福建华侨史料汇编》,正值辛亥革命成功,但国内政治动荡,福建军匪患严重,地方颇不安宁。旅居世界各地的300多万闽侨,运用经济力量,以各种形式开启救国救乡运动。海沧(史称海澄三都),地处同安、龙溪、海澄交界处,三不管地带,因侨胞海外打拼取得成就,成为盗匪抢劫的目标。侨胞苦于“走千万里风波卒,数十年心力无非为事父兄贻子孙计,岂知皆入盗囊”,海内外侨亲早在1896年就创立海内外对应的三都联络局组织,守护家乡安宁和支援家乡地方建设、开展社会公益事业。
闽南地区自1918年被军匪大肆敲剥,故乡山河弄得不可收拾。菲律宾侨胞过半数是生长于闽南的,不忍桑梓之区出现打家劫舍、派响、绑票等惨剧,因此自发组织成立了“南洋闽侨救乡会”。
1926年3月15日至30日,“南洋闽侨救乡会”在厦门鼓浪屿召开临时大会。期间召开6次会议审议若干议案,研究各县乡团组织及整理问题、教育、道路等,从根本做起。提倡教育、发展生产,振兴实业,自救自卫成立保安团等救乡活动,包括厦漳铁路、嵩屿商埠、筹备铁路公司。可惜时运不济,诸事未果,而今成追忆,但华侨爱国爱乡精神深深地烙下且流传。
1930年,菲律宾岷里拉中华商会号召侨胞捍卫乡里,以“民团”保护人民,募捐3万元,购步枪600支、子弹30万发与49师师长张贞联络,剿灭陈、高两匪帮(陈国辉、高为国),菲律宾该救乡会后改为国民协会、民团后援会。源源不断的海外捐助,支持地方武装保护乡民,因此,照片上乡民统一服装、统一配枪。而海沧在槟城的各宗亲侨团参加了闽侨救乡会运动,此照片就是海沧、槟城两地侨胞血脉亲情联系的见证。
这幅老照片,真实反映了海沧的沧桑历史和说不尽的海外侨胞故乡情。除了简要的留言,再无其他字迹,但它承载的那一代人的艰难与梦想,述说着后人承前启后,继往开来,而今迈入一个崭新的时代,正昂首阔步向前,期间不能间断的历史。
(口述人为厦门市海沧区政协文史委员会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