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培娟
位于中国南海之滨的澳门,与孙中山先生以及辛亥革命有着密切的联系。这里不仅是孙中山先生早期发表革命言论的地方,也是他行医济世、安家置业的地方。
位于澳门连胜街的镜湖医院,始建于1871年,是澳门历史最悠久的医院之一。步入医院正门,抬头映入眼帘的便是一座身穿白大褂、挂着听诊器的青年孙中山铜像。
1892年,孙中山先生从香港西医学院毕业后,应澳门镜湖医院之邀到澳门行医,成为澳门首位华人西医,并在澳门期间结识了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因此,澳门不仅是孕育孙中山革命思想的摇篮,更是他不断革命的重要基地。
在镜湖医院工作期间,孙中山先生为倡导引进近代西医和西药,先后两次向镜湖借款合共白银3168两。这两笔借款金额接近镜湖医院当时全年支出经费的一半,足以证明镜湖医院对孙中山先生的信任,以及对他宣传革命的认同。
1892年12月,孙中山先生还在澳门开设了西医药局,在赠医施药的同时积极开展革命宣传活动。那期间,孙中山先生与杨鹤龄、陈少白、尢列等好友常在水坑尾巷14号聚会,寻求救国真理,探寻中国出路。在活动中,他还结识了一批有志于改革的维新派人士。
如今,在镜湖医院历史纪念馆里,还珍藏着孙中山先生在澳门工作和生活的图片、报章等物件,诉说着他与澳门的不解之缘。
在澳门,除了镜湖医院,文第士街的国父纪念馆也是孙中山先生足迹的另一个著名景点。该建筑原为砖木结构二层楼,建成于1918年,成为孙中山原配卢慕贞颐养天年之“孙府”。“孙府”于1958年4月重修开放,于右任先生题写横匾“国父纪念馆”。
国父纪念馆保留原貌,陈列展出了孙中山在澳门行医时所用的物品、在广州起义时之家具、孙中山的手稿真迹和生前照片等。纪念馆的正门对着松山,进门的右侧有个小花园,矗立着一尊孙中山的铜像,铜像后边的墙壁上镶有“天下为公”四个大字。
现在的国父纪念馆除了供人游览之外,还是提供小型书画展览的场所,成为文人雅士相聚的好去处。
澳门可谓是孙中山先生的第二故乡,在整个辛亥革命过程中,始终是起到一个大后方的作用。
1925年孙中山先生逝世,澳门各界人士在镜湖医院开会追悼。当年澳门只有七八万人口,赴会者两万余人,可见澳门各界人士对孙中山先生的爱戴。而孙中山“改造中国”的政治思想对澳门新一代华商和华人青年转向支持或参与革命产生了直接影响。他所从事的波澜壮阔的革命事业,以及祖国内地发生的翻天覆地变化,将澳门华人的视野带到更广阔的天地,更加关注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当下的澳门,依然深受辛亥革命和孙中山先生人格精神的影响,爱国主义精神在濠江薪火相传。
(作者系全国政协委员、澳门镜湖医院行政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