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休闲周刊

成都漆艺,何以生生不息?

如今,在成都漆艺厂,已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参与到漆艺传承的队伍中。

漆器

本报记者 徐金玉

漆艺,人们对它既熟悉又陌生。

于喜好文物的人来说,它是河姆渡遗址的朱漆器皿,是战国中期将青铜器取而代之的艺术高峰,是湖南、安徽、贵州等地相继出土的宝贵文物,其厚重的文化底蕴不言而喻;

于熟悉它的成都人来说,“漆、秀、竹、银、锦”,成都非遗“五朵金花”,它是民众心中当之无愧的骄傲资本;

而于更多市井百姓来说,它是“乌漆麻黑”里颜色的代名词,它是“如胶似漆”里黏性的隐喻。对它的认识,也仅此而已。

漆艺到底什么来头,怎么欣赏,它美在何处?近日,“追梦中华·感知四川”——侨瞧同城化2021海外华文媒体走进成都漆器工艺厂,对我国最早的漆艺之一——神秘的成都漆艺一探究竟。

千年传承背后的境遇

成都漆艺,出土文物记载明确,历史文献有据可查,它已有3000多岁“高龄”,朝代变幻、岁月更迭,它的传承从未中断。

2006年,成都漆艺不负众望,成为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成都漆器以天然生漆、实木为原料,胎体不拘,做工讲究”“它以精美华丽、富贵典雅、光泽细润、图彩绚丽著称”“它既可高悬于庙堂之上以彰显华贵,又可充当精致耐用的日常用品”,在这些不吝赞美之词的非遗价值简介后,文末的一句话,却如一把细盐,精准地洒在了它的痛处:“产品市场狭小,制作者后继乏人,许多传统技艺已开始变形和失传,必须尽快采取必要的保护措施以挽救这种行将灭绝的古老手工艺。”

“不得不说,其一语道破的,是很多中国传统工艺共有的发展问题。”4年前,当四川省非遗保护协会常务理事、绵阳市政协委员、四川国华祯宝集团总裁王钦甲开始着手复兴漆艺产业时,面临的正是这样的窘境。

回忆起当时,王钦甲用了“心酸”二字。他说,“当时成都漆器工艺厂的状态几乎就是半死不活。老匠人的薪资微薄,甚至有时都难以发出,70%还要依靠政府补贴。”这样一个被称为漆艺“黄埔军校”的所在,迈过“而立之年”没几年后,却是岌岌可危、举步维艰。

“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外部原因,来自社会资本对它的‘遗忘’和‘冷落’。当时,‘热钱’更热衷于流向金融、房地产等领域,对于这种耗时耗力的事不感兴趣。也有内部原因,传统漆艺的手工性、艺术性决定了成都漆器不能采用工业方式生产,而只能通过手工劳动制出成品,同时也只能通过口传心授的方式传承,这使得它从传承到推广,都没能扩大开来。”王钦甲说,而今时不同往日,在传统文化复兴的浪潮下,在众多志同道合人的努力下,正是漆艺的繁复、工艺、质感、历史,让人们愈发领略到了它的可贵之处。

“这工艺不怕被偷吗?”

二楼的手工坊不大,有近10人在同时办公,可与往常的办公区不同,这里寂静得仿若没有声音。

一个“95后”的姑娘一手按住桌角,一手戴着白手套,正神情专注地埋头为“熊猫梳毛”。原来,在她雕刻的漆盘上,一只憨态可掬的熊猫正调皮地爬到树上。它的皮毛松软绵密,被刻画得栩栩如生。

而另一侧,一位“80后”的师傅正在用同样的工艺,为银杏叶梳理叶脉,根根叶脉划过,仿佛阳光打在叶片上,漆盘上的树瞬间“有了生命”。

“成都漆艺以‘三雕一刻’独步漆林——雕银丝光、雕花填彩、雕漆隐花、拉刀针刻,他们现在正在做的,就是雕银丝光。”王钦甲说,“成都漆艺是典型的分工式协作,严密的分工让大家各司其职,有的专门制胚、有的专门髹漆(以漆涂物)、有的专门拉丝,每一项都很难,专注一项已实属不易,足够为此深耕一辈子。”

参观愈是深入,采访团愈是惊叹。有人不禁好奇:“这么精巧的工艺,你们还让大家参观,不怕技艺被偷吗?”

王钦甲却笑着摇头:“你连续五六十天天天来,才能勉强看完漆艺的全套流程。一件漆艺作品的诞生,至少要经过36道工艺。它真正地诠释了,什么叫‘慢工出细活’。另外,我们不仅不怕偷,还希望多有人来偷,才能有更多人将这项技艺传承下去。”

现在,在成都漆器工艺厂,目之所及的能工巧匠,可以上到古稀之年的老匠人,下到22岁刚刚毕业的年轻人。“我们真正结束了青黄不接的时期,它的传承生命在延续。”

用最国际范儿做最传统工艺

“漆,完全是大自然的馈赠,人们通过传统的割漆技艺,将树上流出的生漆收集起来进行加工,整个过程百分之百纯天然。正因如此,它的健康性、它工艺的繁复性、它的艺术性,使得它一直以来都很受古代人的青睐。”王钦甲说,在过去,天然大漆就是部落族长、皇室贵胄最高贵的仪器和礼器。融入生活起居后,成为防腐、防潮、耐高温、摔不破的生活用品,应用于食盒、盘子、碗等,依然是高贵的象征。再到后来,民间也兴起了漆器热,又耐用又好看的漆器,渐渐走进了寻常百姓家。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不少家庭有一两件漆器柜子、盘子等,是一件很稀松平常的事情。

“现在发展漆艺,我们同样注重生活用品与工艺收藏品的共同打造。”王钦甲引入创新活水,又让漆艺焕发了新的生机。

“我们打破了传统的产品结构,不再只以杯碟瓶罐为主,而是涉足了首饰、配件、花插、文房四宝、婚庆产品等。我们还跨界和品牌合作,与水井坊、宝马等知名品牌联手,将漆艺融入车、酒行业等,让漆艺非遗的魅力延展到更多领域。”

身为侨界青年代表,王钦甲也在不遗余力地向海外推广漆艺文化。“漆器工艺,是东方的、传统的传家宝。我们要在国际的舞台上,展示它的魅力,讲好它的故事。我们已经着手策划要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举办非遗品牌主题展,同时,在韩国、泰国,我们的年轻团队也在积极推广品牌。我们要用最国际范儿的方式做最传统的工艺。”

有时,午夜梦回,王钦甲常常会回想这几年的今昔对比。“漆艺是幸运的,在这样一个文化复兴的时代,有这样一群矢志不渝地热爱它、珍重它的人,它的工艺永远不会丢,它也会继续这般幸运地,将这生生不息的故事讲下去。”

2021-10-15 徐金玉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13761.html 1 成都漆艺,何以生生不息? 13,761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