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丽娟 徐三保
交通是国民经济的命脉。近二十年来,我国的道路交通事业发展迅猛。目前,全国有国道70条,约10.6万公里;省道更多,仅山西省境内就有22条,7891公里。密布有序的公路运输网络,成为发展地方经济、方便群众出行、提高城乡居民幸福指数的有力支撑。
国省道穿城而过的模式难以适应时代与社会的发展,对群众出行安全及生活影响极大
在以往的道路规划建设中,因与当时的时代背景相吻合,省道多穿城而过,地级市、县城等中小城市也依托和围绕国道、省道进行规划和建设。全国333个地级市、2856个县区依托交通道路的发展,城市规模得以扩大,经济得以大力发展,群众生活水平显著提升。
时代飞速发展,城市交通网络得以形成。2019年,我国启动交通强国建设。建设交通强国是我国立足国情、着眼全局、面向未来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山西省是全国交通强国建设第二批试点省份,承担的试点任务之一,就是“普通公路重载运输建设”,完成涵盖高速公路、普通国省道的重载运输全路网规划编制,实现重载运输在山西进得来、出得去。
随着我国物流产业的繁荣,车辆急剧增加,截至2021年5月底,全国机动车达3.82亿辆,其中汽车2.9亿辆。货运车辆更趋大型化,截至2020年底,全国载货汽车1110.28万辆、15784.17万吨位,载货汽车平均吨位由上年末的12.5吨提高至14.2吨,大型货车吨位占普通货车吨位比重为97.5%。为此,原来的国省道路穿城而过的模式,就凸显出很大弊端。在城市中的国省道主干线上,车流量逐年增大,大型货运车辆、机动车及各类型车辆与人员混合通行,安全压力骤增,对群众的出行产生极大安全隐患。比如,108国道穿襄汾县城而过,每年交通事故频发,伤亡严重,目前限速60km/h,事故有所减少,但也还有20多起伤亡;同时,车辆带来的尾气排放、扬尘污染、噪音污染等,给群众的宜居生活带来不少负面影响。而且,城市中的国省道主干线一定程度上也限制了城市的发展,成为城市更好、更快、绿色发展的制约,因此,急需对县城内国省道进行改线。
在公路建设上,原有的等级公路规划不够长远,建设标准不够高,如108国道临汾市尧都区到侯马市路段,从上世纪80年代起,每10年左右就需要对道路进行一次提升改造,近期又要对襄汾、曲沃、侯马路段进行改线,需占用土地4200余亩,投资38亿元。108国道山西境内全长721.5公里,途经6市29个县区,由于规划缺乏超前意识,势必会因道路建设跟不上交通发展而造成资源的大量浪费。
科学规划,加快推进国省道在中小城市的绕城改线工程
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交汇点上,“要致富,先修路”的发展理念仍不过时。山西省规划:2035年高速公路总里程8418公里,国省道总里程19393公里,构建现代化主体交通网,建设交通强省。本次规划制定有四个原则:一是加强统筹规划,合理路网布局;二是科学把握定位,适度超前配置;三是加强补齐短板,实现供养平衡;四是技术创新驱动,注重安全绿色。到2025年,国省道公路网实现四个目标:一是优化国省道空间布局结构;二是重要节点国省道全面覆盖;三是国省道等级结构更加合理;四是国省道路网服务更加高效。
为此,笔者建议:
一是资源整合与走共同富裕道路相结合,加快推进国省道在中小城市的绕城改线工程,为区域经济发展和乡村振兴提供和谐稳定环境。结合交通强国战略及2035年交通规划,要科学规划改线工程。
二是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规划要长远,建设标准要高,加快新技术与交通基础设施融合发展,深入推进绿色交通、智慧交通,一次修建30年不改造,不造成资源、财力浪费。
三是国省道改线工程规划建设中“要注重一个安全,做好三个结合”,即:注重道路通行、防汛、地质灾害等潜在隐患产生的安全,做好与当地城市规划和建设相结合,与生态环保、绿色发展相结合,与群众宜居宜业的生产生活相结合。
四是改线工程竣工后,把原有中小城市内的国省道改造、并入城市路网,进行资源整合、改造提升,充分发挥其综合服务功能。
(作者曹丽娟为山西省襄汾县政协主席,徐三保为山西省襄汾县政协党组成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