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协商

委员观点

省政协常委、民族和宗教委员会主任李红民:

绘就多彩的乡村“风情画”

云南作为民族文化大省,要根据民族地区乡村地理特点及发展趋势,挖掘民族地区乡村文化内涵,合理划分村庄类型,构建多形态、多层次的分类规划体系,保护好历史文化名村、传统古村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立足现有基础,把握村民需求,尊重传统习俗,保持乡土风貌、自然山水,延续乡村独特的地域文化特色和社会组织体系,因地制宜、一村一制编制村庄规划,绘就绚丽多彩的乡村“风情画”,让村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省政协常委、省科协副主席袁晓瑭:

打造全要素振兴的“碳中和新乡村”

建议科学制定全省农业碳减排与乡村振兴低碳化发展中长期发展规划,打造一批具有典型特色模式的“碳中和新乡村”。深入研究清洁能源、林下经济、土壤修复和美丽乡村建设的融合,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推广气候智慧型农业技术和低碳生态环保技术,在农业绿色数字技术创新、生物质能源或其他清洁低碳新能源技术等方面加大投入。推进低碳基础设施建设,构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农业经济体系。

省政协委员、省教育厅关工委主任陶晴:

推进乡村振兴“铸魂工程”

铸魂育人是新时代乡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战略任务。建议把德育课放在全省农村中小学教育更加重要的位置,把“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思想因子落细、落小、落实。将农村中小学德育课教师纳入全省大中小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素质、配备、培训和轮岗等的一体化建设机制。加强乡村少年宫建设和德育志愿者队伍建设,汇集更多德育教师,释放“家庭+学校+社会”协同育人功能。

省政协常委、省政协社会和法制委员会主任李微:

“三治融合”推动乡村善治

建议进一步明确实现乡村治理的总体路径。遵循边疆民族地区乡村发展规律,着力构建以党的基层组织为核心,以自治为基础、法治为保障、德治为支撑的“三治融合”乡村治理体系。建立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的乡村善治之路。加强党对乡村治理的全面领导,推动形成村委会党总支管总、村支部推动、党员带头抓落实、群众主动参与的村级治理责任体系。加强乡村治理人才队伍建设,以乡镇为单位加强村组人才统筹,推动乡村干部交叉任职、异地任职形成制度。

2021-10-18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13866.html 1 委员观点 13,866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