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版:休闲周刊

天山天池游记

王永

来乌鲁木齐旅游,不能不去天山天池。

天山天池,位于昌吉回族自治州的阜康市。清晨,从乌鲁木齐出发,一个来小时就到了。

据考证,天池之名得自乌鲁木齐都统富察·明亮。明亮是乾隆皇帝的侄女婿,乌鲁木齐第三任都统,在其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所做的《灵山天池疏凿水渠碑记》中有云:“阜康之阳,灵山屏列,峰势出没云雾中,上有天池在焉。俗传此水为蛟龙窟宅,雪淹冰封,莫穷所自。”

来到景区游客中心,四个红色毛体字——天山天池映入眼帘,门口有一幅嵌头长联:“天镜浮空,遐疆被泽,画境迷蒙玄奥;池心涵梦,阆苑懿馨,人寰逸隐神仙。”随后,我们在这里换乘景区中巴车向天池进发。

最初沿着河谷向上,路边多是粗大的榆树。导游介绍,这些榆树是晚清重臣左宗棠当年挥师西进,收复新疆时从关内带来栽植的,故称“左公榆”。此前我只知道“左公柳”,杨昌浚有一首《恭诵左公西行甘棠》:“大将筹边尚未还,湖湘子弟满天山。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看来,左宗棠当年在新疆种的树很多,对于生态环境的改善功不可没。

路上曾过一池绿水,导游说这就是‘西小天池’,也就是民间传说中的王母娘娘的洗脚盆。明亮在《灵山天池疏凿水渠碑记》中也写道:“从此(指‘西小天池’)越崇岭数层,始臻绝顶,见神池浩淼,如天镜浮空沃日荡云。洵造物之奥区也!”另外,在传说中,天池是西王母沐浴的仙境,所以很多的景点皆与西王母相关。

40分钟后到达停车场。一路上的雨也恰巧停了。到天池还有一段路,我们便步行而上。路边山谷大都是树干端直的冷杉,郁郁葱葱,加之小雨初霁,空气清冽,沁人心脾。很快就到了天池。此天池不同于长白山天池。在2010年7月,我们曾到吉林长白山一游,虽路遇到洪灾,但还是幸运地一睹天池的真容——长白山天池多雨多雾,并不容易见到。因为是在长白山山顶向下俯瞰,天池的确可称“池”之名,只不过水面辽阔,而水下起伏丘石在水面形成黑影,在池水的荡漾中让人不免生“水怪”之想。长白山天池是火山口积水成池,而天山天池则是高山冰碛湖——冰川在末端消融后退时,挟带的砾石在地面堆积成四周高、中间低的洼地,或堵塞部分河床、积水形成的湖泊,形成于200余万年以前第四纪大冰川活动之中。

据资料,天山天池湖面海拔1900余米,南北长3000余米,东西最宽处1500余米。站在天池边向南望去,可见蓝色的湖面尽头的山峰形成的峡谷和博格达峰山顶积雪,颇像加拿大的圣路易斯湖,忽地想到“山川异域,风月同天”这八个字。

天山天池可以坐游船游览,也可以绕湖边栈道游览。我们选择了栈道路线。栈道边忽见一巨石立于湖畔,上有四个红色大字“圣水祭坛”,可见天池在人们心目中的神圣。又见一棵巨大的榆树,上面系满了红布条,这便是“定海神针”了。相传王母娘娘在制服恶龙时拔下金簪插在此处化成,无论天池水位怎样上涨,始终淹不到树的根部。此树具有很高的生态价值,是海拔最高(1910米)的榆树,也是环池核心景区方圆几公里内中唯一的榆树——想必也是当年“左家军”所植。

追随着苍鹰的翅膀,又来到了天池西岸边上的福寿观。福寿观坐落在灯杆山上,被称为西北第一高观。相传成吉思汗西征时曾登览天池,并请长春真人丘处机上山讲道,建寺以志。但据考证,此寺建于清乾隆年间,因用青砖砌墙,铁瓦盖顶,又名铁瓦寺。清光绪年间修葺,因当时博格达山御赐为福寿山,故铁瓦寺改称“福寿寺”。如今的福寿观乃近年重修,寺前有长长的台阶,台阶左侧的一排灯杆上是各种写法的“福”字,右侧则是“寿”。可以望见寺后云雾缭绕的山顶有石如柱耸峙,我想这便是“灯杆山”之名的由来吧。可惜寺门封闭,参观不得,拍照数张而返。

2021-10-22 王永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14112.html 1 天山天池游记 14,112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