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委员故事

孙晓:叩开生门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通讯员 王晶

孙晓:

辽宁省沈阳市政协委员,沈阳市妇婴医院院长、主任医师,二级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沈阳市妇联执委。

午夜时分,一个小生命降生了。

这孩子来得艰难,顺产7个小时生不下来,转到沈阳市妇婴医院时,胎心异常,胎儿因为缺氧在腹内挣扎,情况危急。

“剖!”

医生作出判断,很快,孩子顺利娩出,母子平安。

在危重孕产妇和新生儿抢救中心,被送来的母亲和孩子,几乎都在生死一线之间,作为院长,孙晓从不会把生孩子这件事看得轻松,因为永远没人知道,看似风平浪静的下一秒,会有怎样的情况发生。

■ 为爱而来

一切始于那个夏天。

2014年7月,一纸任命,把孙晓推上沈阳市妇婴医院领导岗位。有多年临床医学工作经历,在沈阳医学院附属中心医院担任十年副院长的她,面对新的职务、新的环境、新的使命,静静思考着——我,为何而来。

是为了脱离难以负重的工作?是为了离家和家人更近?抑或是其他私欲?

答案正相反,孙晓在基层工作多年,亲眼目睹了孕产妇对科学产检的迫切需要,亲身感受到安全分娩的重要。

她清楚记得那一天,一位孕妇拖着沉重的脚步来到医院,点名道姓找她看病,已任院长的孙晓,耐心接诊了这位患者。

孙晓判断准确——经查,这是一位患上妊娠期糖尿病的双胎妈妈,血糖高,伴有家族病史,情况并不理想。患者的病情让孙晓很不是滋味,“如果患者有一点儿科学素养,也不会拖到现在,如果早发现、早调理,结果就不是这个样子。”

在孙晓一次次悉心指导下,孕妇各项指标逐渐接近正常值,宝宝健康发育成长,直至足月,平安出生。

故事远未结束。

到沈阳市妇婴医院以来,孙晓经常遇到为了保胎不顾自己生命的母亲,那些女性,为了成为一个母亲,付出了超越常人、难以想象的代价。

同为人母的孙晓,理解这些母亲的焦虑、无措与不安,更深知那句“拜托医生”的分量,由一人推及更多人,孙晓深感自己责任之重大,使命之光荣,她要做的,就是在保证每个准妈妈生命安全的条件下,尽可能地完成她们当妈妈的意愿,和妈妈们一起面对,那个强大、冷酷、无常的自然。

医学上一般认为,现代女性的最佳生育年龄在25岁至30岁,35岁以上的产妇则被称为高龄产妇。对于“高龄产妇”来说,年龄越大,就意味着生育的风险越大。

“人民至上!生命至上!”

在孙晓的主张下,MMC国家标准化代谢性疾病管理中心在医院正式成立,从孕早期开始,孕妇可以进行风险筛查评估,高危孕产妇的健康情况得以纳入实时监控平台,通过先进理念和技术服务,实现对糖尿病等代谢性疾病的全方位管理。

有人这样问孙晓:你已经当上院长,又荣获了国务院特殊津贴,为什么还坚持坐诊看病?

孙晓说,“我是院长,但我还是一名医生、一位市政协委员,治病救人是我的天职,和患者站在一起,能让我了解到百姓关注的社会问题,提出更有建设性的提案。”

诚如斯言,孙晓深知,组织任命自己为市妇婴医院院长,不仅是党和人民对自己的信任,更是压在自己肩上的一份沉甸甸责任。

在孙晓看来,这份事业像一座金字塔,越是身处塔尖的人,向下传递的责任就越重大。在她的牵头下,2019年7月27日沈阳市妇产专科联盟正式成立。截至目前,已有22家盟员单位加入其中。为了促进区域专科技术能力全面提升,作为沈阳地区唯一公立妇产专科医院,沈阳市妇婴医院的医生专家们将所得所学倾囊相授,从一枝独秀到遍地开花,各联盟成员单位紧密合作,凝聚力量、链接资源,不断拓展服务功能平台,为全市妇女儿童和家庭共同提供更专业、更精准的医护服务。

凭借着两只温柔手、一颗玲珑心,孙晓守护着许许多多患者的生命与健康。

■ 倾爱于业

每个孩子顺利健康地出生,都是一个奇迹。

它的背后,需要一个环环相扣、紧密配合的医疗团队,涉及急诊室、产科、分娩室、麻醉科、新生儿科、输血科等多科室的通力协作,凝聚了团队的智慧和力量,还需要有与死神赛跑的生死时速。

说到这,孙晓主动聊起了小豆豆的故事。

当时,小豆豆的胎龄只有23周,体重仅550g,属于极低出生体重儿,个头只比成人巴掌大一点、全身紫绀色、呼吸微弱。

“胎龄、体重这么小,她还能活吗?”在生命面前,医护人员拼尽全力挽救。

因为各项机能均未发育成熟,小豆豆的抵抗力几乎为零,皮肤呈胶冻状,穿刺、打针等都异常艰苦。

“我们不会放弃你,你要坚强地活下去啊!”

小豆豆的每一个细小变化,都牵动着医生护士的神经。

肺发育极不成熟,上有创呼吸机持续!肠道动力不足,用静脉和胃管喂食!在市妇婴医护人员的精湛医术与精心护理下,一个个看似无法逾越的艰难险阻,都被克服了。

生命,何其脆弱又何其伟大。

283个日夜的守护,生命之光在尘世显现——在医护人员的见证下,小豆豆与家人终于团聚。

283天的等待,焦灼的母亲第一次真切拥抱了梦里呼唤过千万次的女儿,母亲什么都没有说,隔着口罩,轻轻亲吻熟睡宝贝的额头。

那一刻,所有人都流泪了。

“我家两代人都在这里出生!”今天,提到市妇婴,很多人这样骄傲地说。自建院以来,沈阳市妇婴医院一直守护着沈水之畔妇女儿童的健康。怎样使医院在新时代的考验中崛起成峰?孙晓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并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完善。

创新是一切事业发展的不竭动力,孙晓深谙此理,“要发展医院,必须创新,在创新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

任职院长以来,她带领全院职工,吹响实干兴院的嘹亮号角,独立开展无创DNA产前检测实现产前诊断技术新突破,强化“软实力”、助推“硬发展”。

在管理上尽心尽责的孙晓,在业务上也精益求精,工作中无意听到的反馈,也会默默记在心里,一有空就琢磨改进方案。

为了做好母婴安全的“守门人”,这些年,医院狠抓学科建设,产科、妇科、生殖科三大学科发展齐头并进,多次填补了技术空白。

变革在持续发生——

平均紧急剖腹产时间已经由原先的23分钟缩短到15分钟,最短已达7分钟。

年救治危重孕产妇和新生儿突破2400余例,危重新生儿抢救成功率达100%。

妇科在省内率先开展经脐及经阴道单孔腹腔镜技术,生殖科开展第三代试管婴儿技术,影响力覆盖东北及内蒙古地区。

10年间,医院引进博士、硕士等专业性人才600余人,承担科研立项40项,取得国家专利17项,获得国家省市级科研奖励20余项,形成以人才、技术、服务、品牌为核心的综合竞争优势。

……

“我的孩子长大了,来看你们!”

看着当年从市妇婴抱出去的孩子,如今长大、成人,成长为一个个鲜活有力的生命,没有什么比这更令孙晓欣慰。

■ 让爱传递

母婴安全,关乎人类生生不息,非大爱润泽而无以成就。

多年来与患者同甘共苦,孙晓不断对母婴安全进行研究和探索,一字一字完成了《关于政府助力提倡自然分娩保障母婴安全的提案》,贡献了诸多具有建设性的意见建议,出生缺陷综合防治工作形势严峻、任务繁重,妇女健康状况仍有薄弱环节……孙晓真诚希望,在未来,那些想要生育的人,能得到社会、政策和医疗上的支持、照护。

提案提出之后,孙晓并没有松懈,一直在岗位上忙碌着,为妇女儿童提供优质的医疗保健服务的同时,抽空到基层走访调研,为的是让自己的提案切合实际、更有回响。

这些声音得到市政府主要领导重视。医保局、物价局等政府相关部门出台具体政策,积极推进改革,细化内容,提升质量,多形式推进分娩镇痛工作,为母亲和孩子安全保驾护航。

随着履职经历的不断丰富和完善,孙晓的议政建言之路越走越清晰。她的议政建言之路,也和中国妇幼保健发展之路相吻合。近年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妇女儿童事业发展,先后制定实施了3个周期的中国妇女发展纲要、中国儿童发展纲要,妇女儿童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

出诊、履职,两个世界的叠加,两种生活的交织,两重身份的转换,将孙晓的人生彻底打通。

近年来,在孙晓带领下,医院在首次全国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专科排名中位列全国第17位,在艾力彼首届“全国妇产医院50强”排名中位列第25名,均居东北第一名。国家卫健委第三方调查患者、职工“双满意度”排名位列全国第三。

仰望星空的人,自己也在发光,孙晓本人也先后被授予辽宁省“三八”红旗手、辽宁省优秀科技工作者、沈阳市五一劳动奖章、沈阳市劳动模范、沈阳市第三届创新型人才等多个荣誉称号。

然而她自己却分得很清楚,掌声与荣誉只是生活的1%,剩下的99%,她要留给真实的生命。

医学,归根到底是针对人的学问,不仅要解决躯体上的不适,还要顾及人的思想。

如果说医生与病人之间存在一条隧道,仁与爱,也许才是照亮黑暗的那些光。

这种想法,在走进院长诊室的一瞬,得到证实。办公条件之简陋出乎意料,一张素净的检查床就已占去诊室一半的面积,不出五步就能走到尽头。更让人感佩的是,为了将最好的环境留给患者,所有医护人员在地下一层集中办公,即便在这样紧凑的环境中,大家还在割舍自己的空间,为患者的诊疗需求让步。

看到这些,才真正领悟了什么是“拼搏、奉献、担当、无畏”的妇婴精神。

正因这隐秘而伟大的医者之爱作奠基,才滋养出市妇婴的蓬勃发展——10年间,诊疗患者达到750万人次,14.5万个新生命在这里诞生,沈阳市妇婴医院实现了医疗、科研、教学的跨越式发展。

“妈妈,我是怎么来的?”

“宝贝,你在妈妈肚子里待腻了,把门一开,就出来了。”

母亲与孩子之间,有一道生门,十月怀胎,瓜熟蒂落,生命降临。

行至半生,是否有人还会追忆来时的那头?是否还会在庆生的那一天,想起那个为你叩开生命之门的人?那些让产妇成为母亲,那些把“母子平安”作为毕生心愿的人,你是否还能将他们想起?

记得也好,忘记也罢,医者之爱永远在妇婴人心中闪耀、传承。

有时治愈,常常帮助,总是安慰。长眠萨拉纳克湖畔的特鲁多医生将医学人文的精神内核留给了世人,时至今日,全体妇婴人依旧在践行着这句格言。

“母子平安健康,是我们最大的幸福!”

夜晚星光灿烂,沿大南街望去,沈阳市妇婴医院灯火通明,生的希望,随午夜的来临被重新点亮。

新生,或意外,随时可能到来。黑夜中,孙晓仍在默默守候,不知道又有几个孩子,会选择在这个夜晚来看看人间。

(作者系沈阳市政协全媒体工作室编辑)

2021-10-26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14271.html 1 孙晓:叩开生门 14,271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