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刘洋 王双
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湖南省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比为19.88%,65岁以上占比为14.81%,达到中等老龄化社会。随着家庭小型化、空巢家庭和独居老人增加,家庭赡养功能逐渐弱化,传统家庭养老模式逐渐式微。与此同时,三胎政策的逐步放开,家庭对托幼的需求持续攀升。作为政府实施社会管理的“终端”和直面百姓需求的“前端”,发展社区养老、托幼服务大有可为。
老有所养 打造“有人情味的社区”
“前不久,我们刚和社区一起组织举办了中秋主题晚会活动,辖区的老人主动报名,自己编排节目上台表演,氛围特别好!”日前,记者来到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的湘雅夕乐苑林海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中心工作人员段丽霞边说边打开手机里的照片和视频,画面中老人在舞台上穿着统一服饰,脸上洋溢着欢快的笑容。
设立智能化健康检测站、康复理疗室;组建银龄管家团队,让退休老人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开设合唱、手工、书画等兴趣班,举办多样化文娱活动丰富老人文化生活;温馨日托与居家上门服务让“空巢老人”不再孤独……近年来,林海社区以建立党支部为抓手,由社区党总支牵头,在摸清辖区老年人底数和基本生活情况的基础上,发动党员、业委会、物业和养老服务中心等多方力量,结对相关企事业单位,合力开展社区养老服务。真正做到了有组织、有阵地、有人员、有经费,老有所呼,社区有所应。
“自湖南开展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以来,全省各级共投入资金4亿多元,建成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设施1.2万个,培训养老服务人员10万余人次。”省民政厅养老服务处相关负责人说,通过试点,全省形成了比较完备的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发展环境和推动机制,涌现了一批服务内容全面覆盖、社会力量竞争参与、人民群众普遍认可的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供给模式。
长沙市、怀化市对全市连锁运营养老机构或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一次性给予品牌建设扶持资金;岳阳市改造盘活村(社区)便民服务中心的闲置资源,建设基层自助式、互助式养老服务设施;株洲市通过开通“12349”为老服务热线、建设市级养老服务信息平台、开发“株洲养老”手机App和开设老年人专属电视频道,打造“没有围墙的养老院”。近年来,湖南以“老旧小区”改造为契机,加快推动既有住宅增设电梯。截至目前,全省已加装电梯2978台,其中今年新增加装电梯1606台,已惠及约4万户居民。
湖南推进居家和社区养老工作成效显著。然而,随着人口老龄化现象加剧,社区养老还面临资金不够、人手不足等问题。
湖南省政协委员卢妹香认为,养老服务要因“势”制宜,针对“活力老人”培养养老规划师,根据周边已有配套和资源,为其量身定制健康、学习和娱乐计划,提供“老年生活指南”;为有康养需求的老人提供专业化康养医疗服务,帮助其恢复肌体功能、防范疾病恶化。卢妹香建议,失能失智老人需专人照料。一方面引进养老机构、医疗机构等社会力量,通过医养结合的方式辅助养老。另一方面可探索“时间银行”互助式养老模式。
为缓解政府对养老服务资金投入压力,卢妹香提出“移动养老院”的概念,建议利用好老人已有的房屋、床位等资源,让养老机构的工作人员流动起来。针对养老机构“用工难”问题,她建议相关部门创建养老教育学科体系;将老年护理专业开设为公费教育;优化征税机制及社保政策,发展员工制养老企业;进一步发挥舆论导向,改善社会对养老服务从业人员的评价。
幼有善育 解决育儿家庭后顾之忧
“没人带孩子”“隔代养育”是目前许多“80后、90后”新手爸妈的共同烦恼。随着三胎政策放开,越来越多的声音开始呼吁托育服务行业发展完善。
“社会对于幼儿托育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模式应从简单的‘带孩子’转变为‘教育孩子’。”省政协委员刘习明认为,要扩大托幼一体化规模,建立以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普惠为主导的资源供给体系。还要通过定向人才培养,打造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托育服务队伍,为家长提供高质量的科学育儿指导,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获得普惠、安全、优质的托育服务。
长沙市政协委员曹蕊菲早在2013年就带着团队在一个社区试行办了两个托育班,初衷是想解决幼儿托育和幼儿园的衔接问题。尽管办班的过程艰辛,但效果非常好,家长们非常满意。那时候曹蕊菲就发现,社区托育的需求非常大,是一个急需解决的社会痛点问题。“现在市场上的托育机构质量良莠不齐,尽管市场需求很大,但实现高质量的托育还需大家共同努力。”曹蕊菲建议,社区托育机构要在公益性和科学可持续发展中找好平衡点。首要保障安全性,合理规划和利用好社区公共场地。其次,要进一步提升托育教师的薪资待遇,稳定师资力量,保障托育点的教育质量。
去年年底,长沙市政府下发了关于推进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发展的相关实施意见。如何保障政策文件落地千家万户?曹蕊菲建议,卫健部门要加大对政策的宣传普及力度,针对托育机构如何办理备案许可给予科学指导;加大统筹力度,整合社区闲置用房,给予托育机构场地支持,让拥有专业能力的机构有效对接政府提供资源;还要针对社区托育机构制定完善的督导、评价、管理体系,解决育儿家庭的后顾之忧。
社区健身 打造家门口的“健康驿站”
如今,随着人们健康意识不断增强,上至银龄老年人,下至幼龄儿童,对于运动健身的需求持续增长,“健身去哪儿”问题亟待解决。
“社区作为老年人和儿童的经常性活动场所,构建完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十分必要。”省政协委员钟高明注意到,在一些缺乏健身条件和场所的老旧小区,常能看到孩子们在没有进行人车分流的路段踢足球、打篮球、骑自行车。“这样的‘马路健身’十分危险。”
钟高明建议,在“老旧小区”改造和新建住宅小区规划中进一步加强体育场地、设施配套建设;加强对社区内的已有体育健身器材、场地等损修巡检工作,按照使用年限和群众实际所需定期检查健身器材的项目更新情况,保障健身器材正常安全使用;社区还可通过开展文化体育活动,培育社区居民的科学健身意识。
百姓的“痛点”就是委员关注的“重点”。在年初召开的湖南省政协十二届四次全会上,省政协委员孔和平、陈宏忠、郑安生联合提交提案,建议大力普及智慧社区公益健身中心。此前,他们调研发现,长沙首创的“政府出资、社区出地、企业运营”的智慧社区健身中心模式,能有效解决“健身去哪儿”的问题。
在长沙市东方大院小区,记者实地感受了一把社区智慧健身中心的便捷舒适:人脸识别门禁、全自动体温测量和灯光控制、室内空气质量实时监测、全天候中央监控报警……这种公益社区智慧健身中心不仅举步可达,并且场馆设施、健身设备全智能化,24小时自助开放,收费每天不到1元。
“2019年和2020年,长沙市共建成智慧社区健身中心30个,今年全市还将新建智慧社区健身中心200个。”据负责运维的湖南嘿哈猫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喻剑兰介绍,这一开创性模式吸引了不少省内外体育部门前来考察学习,目前多个省市正在编制项目建设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