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慈善周刊

让更多“天线宝宝”开口说爱

本报记者 郭帅

因为课业繁忙,文静有日子没有到康复中心上言语矫治课了,她常常想念那里的李老师,于是利用课余时间画了很多老师的画像。

不久前的一个周末,文静终于有时间去找李老师,她开心极了。“李老师,我有个东西要送给你,这是我画的画,我觉得特别像你。”文静虽患有听力障碍,但如今她说起话来清晰流畅。

李老师名叫李溶溶,是湖北武汉小葵花康复中心的一名“90后”特教老师,她的学生大多是听障孩子,由于佩戴了助听器或植入了人工耳蜗,他们又被人们昵称为“天线宝宝”。

普通孩子一个发音教一两次就会,而听障孩子一个简单的发音,需要练习上百次,甚至上千次。这要求老师有足够的爱心和超强的耐心,李溶溶不仅做到了,而且乐在其中。她在社交媒体账号上写道:“做个温暖温柔的人,让爱说出来。”

今年30岁的李溶溶,已经有12年的特教经历。为了让孩子们能够清楚地开口说话,她研究了一套自己专属的教学方法:用手挡住嘴巴,让孩子减少对老师嘴形的依赖,帮助孩子更好地运用助听仪器;用彩色的小纸片等工具让孩子感受嘴里呼出的气流。

从学会有意识地发音,到声气结合的音节矫正,一个个音节地教;从字到词,从词到句子,从句子再到看图说话,再到无障碍地跟别人沟通交流,“这个过程很难,但也非常有意义,只有学会无障碍沟通,这些孩子才能正常地融入社会。”李溶溶说。

课堂上,李溶溶总是不忘准备好糖果和小零食,在孩子成功发声后,她会第一时间用零食奖励孩子,并且发自内心开心地和孩子一起竖起大拇指,并大声称赞道:“棒!”

在李溶溶的帮助下,很多“天线宝宝”学会了正常沟通,一些孩子也开始步入正常上学的道路。

去年,有一对来自新疆的父母给李溶溶打电话求助:女儿彤彤听神经纤弱,并且因为有面瘫,口腔缺乏力量,导致听说的难度更大。

医生曾告诉彤彤的父母,“装上人工耳蜗也很难学会说话。”彤彤爸爸说他最大的心愿就是听见女儿喊她一声爸爸。在此之前,他们也寻过很多法子,但始终无果。

李溶溶接下了这个重任。她花了近一年的时间,来充分训练彤彤的语言能力。为了让彤彤感受到声带的震动,学会自主发音,李溶溶已经不记得做了多少次不同方式的反复教学。终于有一天,彤彤喊出了一声完整的“爸爸”,彤彤爸爸瞬间泪流满面……如今,彤彤已经可以正常和人交流,“您给一个深陷绝望的家庭带去了莫大的希望。”彤彤的父母说。

这样的事例还有很多很多。

“有一次我去参加一所幼儿园的毕业典礼,一位听障孩子的妈妈对着我放声大哭,她说从没想过,这辈子还能听到儿子喊她一声妈妈。”李溶溶说,“我当时也很激动,拉着这个妈妈一起哭得稀里哗啦,每当这个时候都觉得自己做的事情特别有价值、有意义。”

“有时候会觉得,我比孩子们收获得更多,从他们身上我感受到了很多的温暖和爱。”雨晨在一岁八个月的时候来到康复中心,当时完全听不到一点声音。“这个小丫头性格特别倔强,来了之后哭了两个月。”李溶溶记得,她第一次开口说的是“啊”字,第二个字就说的是“妈”,“从那以后她就一直喊我妈妈,我能感受到孩子的那份依赖。”李溶溶说:“真的就是心疼他们,想再对他们好一点,再多爱他们一点点。”

在李溶溶看来,每个“天线宝宝”的康复之路都不易,一路艰辛地学会了发音,学会了说话后,更难的是孩子们如何能够独立掌握与外界交流的能力。为了让孩子们多参与周围人和环境的互动,李溶溶经常带着孩子们走出康复中心,走进普通人的日常生活,帮他们逐渐建立起自信和乐观,让更多人去了解他们。

“我就希望我的孩子们都能自信、开朗、阳光、善良、温柔,我也希望他们可以把这种爱传递给别人。”李溶溶说,每次看到孩子们吃东西的时候知道分享,出去玩的时候互相牵着手,看到她的车里推着小朋友会过来一起帮忙,她总觉得这比教会孩子说一个词、一句话更有成就感。

2021-11-02 郭帅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14645.html 1 让更多“天线宝宝”开口说爱 14,645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