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元丽
11月4日,第四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拉开了序幕。恰逢中国迎来加入世界贸易组织20周年,进博会的成功举办与入世20年我国经济快速发展有怎样的联系?如何更好地发挥进博会的溢出效应?在新发展格局下,如何充分发挥进博会在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中的平台作用?带着这些问题,本报记者采访中国消费经济学会会长杨继瑞。
中国市场将进一步凸显“强磁场”魅力
记者:第四届进博会于11月4日开幕,习近平主席通过视频发表主旨演讲。在您看来,演讲内容给世界传递了哪些积极信号?
杨继瑞:第四届进博会的举办之年,适逢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20周年。中国入世表态一言九鼎、一诺千金。习近平主席演讲掷地有声,庄严宣布中国承诺的更加开放举措已经基本落实。同时,入世20年来,中国全面履行入世承诺,不断扩大开放,激活了中国发展的澎湃春潮,也激活了世界经济的一池春水。
中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开放大国,将持续地让开放的春风温暖世界,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实施对外开放。未来,中国扩大高水平开放的决心不会变,同世界分享发展机遇的决心不会变,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方向发展的决心不会变。这体现“四个坚定不移”:中国将坚定不移维护真正的多边主义、中国将坚定不移同世界共享市场机遇、中国将坚定不移推动高水平开放、中国将坚定不移维护世界共同利益。
值得一提的是,20年间,中国不仅完成了世贸组织的“规定动作”,而且首创了进博会的“自选动作”。第四届进博会是在我国今年前三季度经济同比增速达到9.8%背景下召开的,我国在向全世界展示中国经济增长强韧性的同时,以博大胸怀让世界共享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红利。这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2021年行动。第四届进博会多项指标再创新高,127个国家和地区近3000家参展商亮相企业展,国别、企业数均超过上届。中国有承载力、消费力的广袤市场再次吸引了世界企业。与此同时,加入世贸组织的20年,是中国深化改革、全面开放的20年,是中国把握机遇、迎接挑战的20年,是中国主动担责、造福世界的20年。第四届进博会新朋老友云集,中国贸易的朋友圈进一步扩大。进博会成为国际贸易界的饕餮盛宴,也是中国加入世贸组织20年的一份“回馈厚礼”。
让展品变商品 让展商变投资商
记者:从以前的出国“买买买”,到如今的家门口“轻松购”,如何更好地发挥进博会的溢出效应,使“进博效应”进一步放大?
杨继瑞:进博会搭建的“四大平台”,是中国开放的大平台,是互惠互动多赢的大平台。未来的进博会也将实现展品变商品、展商变投资商,溢出扩散效应不断放大,为加快形成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提供有力支撑。
借助国际采购平台,外企可以在此基础上,更精准地对接中国市场的需求支点,成交签约额和实际成交额将再创新高,有助于使人们从以前的出国“买买买”,到如今的家门口“轻松购”;借助投资促进平台,外资可以寻求在中国大地上生长的新空间;借助人文交流平台,中外企业之间可以增加相互了解和信任,扩大企业和产品的全球影响力;借助开放合作平台,可以促进区域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与优化,促进全球经济的复苏与发展。
不仅如此,进博会产生的经济效应将持续放大。持续释放的“进博效应”,既体现在国外参展商的签约本上,也体现在国内交易团的采购单里,是真正的全球创新创业盛会、全球贸易盛会;进博会的举办,可以促进消费转型升级的效应持续放大,可以更好地稳定和优化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产业链供应链,从而能更好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进博会的举办,还将持续放大制度创新效应,可以进一步优化国际营商环境,持续推动长三角地区在创新、市场、贸易和制度方面一体化的发展。
值得一提的是,第四届进博会的国家展首次虚拟呈现。在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官网上,观众通过国家展可以看到49个国家、国际组织的数字展馆,还有“进宝”作为讲解员带着大家“云”观展。本届国家展首次采用了三维建模、虚拟引擎等技术为各参展国搭建精心制作的虚拟展厅,通过图片、视频、3D模型等多种形式展示参展国发展成就、优势产业、文化旅游、代表性企业等领域特色。数字化会展样式在第四届进博会得到了充分展示。
另外,第四届进博会聚焦国内发展需要,创新展示题材,连接优质供给资源和市场迫切需求,设置了能源低碳及环保技术、创新孵化等13个专区。这对于优化新发展阶段的双循环产业链供应链,促进我国高质量发展将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这既是世界之福,也是中国之需。
推动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与进博会之间的有机互动
记者:在新发展格局下,如何充分发挥进博会在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中的平台作用,增强两者之间的协同互动?
杨继瑞:进博会是上海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大平台。加快打造国内大循环中心节点、国内国际双循环战略链接,推动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与进博会可以形成有机互动。
以上海为例。一是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要充分激发进博会溢出效应,集聚全球消费资源,引领全球消费潮流,建立全球影响力商圈,营造优质消费环境,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助力;二是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要在文创消费上形成交流与互动。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进博会是一场全球文化的盛宴,“新”生活、“酷”科技、“最”潮流在此云集,“全球首发、亚洲首秀、中国首展”争相亮相,折射的是更加丰富、多元的中国市场需求,也是更具广度、深度的国际合作潜力。不论德国工业厂商的精益求精文化,还是意大利小企业的家族美学追求,商品货物展示的同时,也是各国优秀文化的直接展演。上海要在“小精特新”产品上形成世界级的首店经济集群。同时,进博会也将形成富有中国特色的“文化+”特色品牌,带来显著的溢价效应和良好的市场前景;三是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要以进博会连续举办为契机,挖掘新消费,探索新业态,创造新模式,着力打造具有鲜明标识度的商业地标和国际消费新场景,吸引世界各地人们到上海来“沉浸式”消费,到上海来“买买买”;四是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要以进博会连续举办契机,以国际一流营商环境,吸引国际资本和品牌落地上海,吸引国际优秀人才云集上海,创新产业链供应链,实行“进口替代”战略,以开放的“上海制造”和“上海智造”高水平地融入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五是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要以进博会为重要抓手,撬动国内国际资源,将上海建成世界的上海、共享的上海、大家的上海,满足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共同需要,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上海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