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李俞柔 本报记者 修菁
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两会期间提出,“要推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改善城乡居民生产生活条件,加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培育文明乡风,建设美丽宜人、兴业人和的社会主义新乡村。”接收到此信号的广大台胞纷纷表示,“未来在乡村振兴上,台胞台企大有可为。”
为倾听投身大陆农业板块台胞台企的心声,调研采集他们的需求,10月24日至28日,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台联界别委员前往开展农业林业两岸交流较早的广东省进行专题考察。考察团先后前往深圳、韶关、清远、广州等地,分别就当地支持台胞台企参与乡村振兴、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落实台湾同胞同等待遇政策等主题,与广东省各级涉台部门、在粤常住台胞、台商、台青代表进行座谈。全国政协港澳台侨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张武军、广东省政协港澳台委员会专职副主任覃大可一同参加考察。
“我们在翁源与大陆农民共植‘兰’图”
“广东省2009年成立粤台农业合作试验区翁源核心区以来,翁源县政府紧抓粤台农林合作机遇,依托兰花产业优势,推进兰花产业园、特色小镇建设,构建以兰花为主导,蔬菜、水果、蚕桑、甘蔗、茶叶为补充的‘一花带五业’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目前翁源花卉种植面积4.7万亩,其中兰花种植面积3.5万亩,年产值超30亿元。”此行考察的第一站,考察团来到位于粤北韶关市翁源县,这里是全国最大的国兰生产基地,粤台农业合作试验区也建于这里。行车路途中,团员们通过台企、德芳兰园有限公司创始人刘芳的介绍,对试验区的发展状况已有了基本的了解。
“你们主要种植什么品种的兰花?收入怎样?”
“销售渠道都有哪些?作为从事农业板块的台企,有一些政策层面的支持吗?”
走往兰棚的路上,考察团团长、全国台联副会长杨毅周与考察团成员,全国台联副会长郑平、福建省台联会长江尔雄等纷纷向公司相关人员了解这家涉农板块台企的生产经营情况。
据刘芳介绍,作为陆配,2002年她与来自台中的先生结合并创立了德芳兰园,公司创立以来,发展一直很顺利,现有250余亩种植基地,并建立了生产—销售—推广—研发一条龙的供应服务链。
“我们基地种植的兰花有80万余盆,每年上市的精品兰花有30余万盆,年产值约1500万元(人民币,下同)。此外,我们还帮助了村里80余户农民学习兰花种植技术,现在已有好几家农民办起了自家的兰花种植场,走上了创业致富路。”谈起近20年和台湾丈夫在大陆的深耕与收获,刘芳脸上露出了满足与获得感满满的笑容。
谈到委员们问到的公司销售渠道与政策支持问题,刘芳打开手机,向大家展示公司在抖音直播平台上卖花的画面。“疫情后,公司积极发展电商,目前团队有40人,在淘宝、中国兰花网、京东、抖音等平台上搜索‘德芳兰业’或‘德宸兰业’就能找到我们,自从开通线上销售渠道后,我们的销售量就急速增长。我们能有今天的成绩,也离不开韶关各级台办和相关部门对我们台胞、对台创园区的扶持与资助。比如政策上出台兰花产业园贴息贷款、对大棚滴灌等装备技术改造给予补贴等。”
听到刘芳的反馈,全国政协委员,广东省台联会长、广东省侨联党组书记颜珂向考察团成员们补充道,“翁源县由于气候和台湾接近,很多台商主动来与当地农民一起种植兰花。现在,翁源兰花不但享誉全国,还远销韩国、日本、新加坡、澳大利亚等国。”
通过当日在粤台农业合作试验区翁源核心区的走访考察,考察团成员形成共识:两岸农业融合发展,已成为两岸经贸和人员交流以及融合发展的重要内容和切入点,翁源县先行先试,把这条路拓宽走实了。
“参与大陆乡村振兴,我们各得其所”
改革开放40余年来,广东省一直是台胞台企重要聚集地,粤台农业林业交流合作也起步早、基础好。自2006年以来,广东省先后获批设立佛山、湛江两个国家级海峡两岸农业合作试验区,以及珠海金湾、汕头潮南、梅州梅江3个台湾农民创业园。与此同时,广东省政府还先后批准设立韶关、江门、高要、汕尾等4个粤台农业合作试验区,在此基础上,广东省台办会同广东省农业农村厅,先后在粤北清远、粤西湛江、粤东汕尾还创建了“海峡两岸乡村融合发展试验区”,为的就是为在粤发展的台胞台企参与大陆乡村振兴、深化粤台农林合作提供更广阔的舞台。这些舞台对于投身其中的台胞们,有无获得感?10月26日至27日,考察团一行走进位于广东清远的海峡两岸乡村融合发展试验区(以下简称试验区),对试验区中的两个核心村落——连江口镇连樟村、浸潭镇下迳村,就这一问题做了重点调研。
连樟村曾是省级贫困村,通过发展台湾热带水果种植,多家昔日的贫困户走上小康致富路。清远市台港澳办主任李思真向考察团一行介绍了连樟村设立两岸乡村融合发展研究实践所(下简称研实所)的做法。据其介绍,研实所的创办,意在打造联结两岸基层交流、实现两岸农业领域从业者互利互惠的桥梁。通过研实所,目前已吸引多个台湾农业团队入驻连樟村,连樟村也愿意为这些台商、台农提供台湾良种、良技大陆种植+两岸销售的两岸农业融合化、产业化发展路径的探索提供力所能及的支持。
在连樟村的考察,让考察团团长杨毅周十分感慨:“这个曾经闭塞落后的省级贫困村,如今脱胎换骨,生机盎然,还成了两岸产业、文化、金融、研究人才等资源的汇集地,实在了不起!”
下迳村是一个引入“农+旅”台湾乡建经验,发展美丽乡村休闲农业为主题的村子。“台湾的乡建经验哪些适合我们这里?这些合作项目现在运营的成效如何?”长期关心美丽乡村建设问题的郑平委员,一走进村子,就带着问题,和村里的相关人员交流着。
据下迳村相关负责人介绍,该村是参考台湾1999年“9·21”地震后灾后重建村桃米村的重建经验而发展起来的美丽乡村生态文化示范村。该村通过发挥地域生态资源优势,利用村内四季长流的地下硫铁矿自涌泉,通过村民自筹900多万元资金,建设起汤泉民宿,进而将下迳村打造为“浸潭第一个特色汤泉旅游综合度假村”,目前村集体月收入达20万元。
“乡村振兴就应该因地制宜,在原有基础上描绘蓝图、挖掘再生资源,这才是最合乎经济效益与民心民意的做法。而台湾在这方面有经验、有人才,两岸加大合作交流,将是各美其美的事。”通过对连樟村、下迳村两个村子的实地考察,对于台湾专业人才如何融入大陆乡村振兴以及两岸农业领域融合交流的新契机,委员们形成如上共识。
“把你们的心声和我们的思考都说出来”
台胞困难无小事,每桩每件总关情。在为期5天的考察调研中,考察团一行还分别在深港青年梦工厂台湾青年创博汇(深圳)孵化有限公司、台企合丽珊瑚有限公司、台湾中信银行深圳分行,以及英德台泥水泥公司、清远台企广硕鞋业公司等地,与台青台商亲切交流座谈,了解他们的困难与当地贯彻落实台湾同胞同等待遇等政策的情况。
在此次考察的最后一站——广州汇龙海峡两岸青年创业基地(以下简称汇龙基地),20余位台青台企代表与考察团一行做了座谈交流。参与座谈的两岸青年创业孵化器联盟主席、汇龙基地联合创始人、台湾青年陈鸿杰向考察团介绍,目前该已有80余家台港澳青年创业者入驻基地,其中40个项目在2020年中国创新创业大赛港澳台赛区中获奖。“以我这边了解到的情况,越来越多从事美妆、工业设计领域工作的台湾青年愿把广州作为他们的‘登陆’发展首选地,我们基地也致力于聚集台港澳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为台青在穗创新创业、文化交流提供一站式服务。”在陈鸿杰看来,“广交会等国际展会的平台优势,只要整合好,就能形成产业集聚效应,能够吸引更多台湾青年‘登陆’发展和融入。”
10月28日下午,考察团一行结束所有的考察任务,委员们带着一路上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在驻地酒店会议展开一场有关“如何帮助台胞更好融入大陆乡村振兴 共赢共荣”的建言资政讨论会。
“这次调研让我很受益,也有些思考。”江尔雄委员表示,通过5天的考察,对广东省在引领台青参与乡村振兴,搭建台青交流交心平台,促进两岸心灵契合上走出了一条很好的路子,具有带头效应。“我行程中一直在思考,台胞台企参与乡村振兴的优势强项是什么?我认为不在资金投入,而在于乡村建设里的环境整治、文化旅游、乡村规划上,因此台胞台企应该找准定位,发挥自身优势,为美丽乡村建设贡献力量。”
“广东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确实名不虚传,在很多方面为全国其他省市起到典型带动的作用,对台湾高端人才、高科技产业、现代化农业企业也有很强的吸引力。广东省愿意为入驻的台湾青年创新创业基地、台湾乡建师参加大陆美丽农村建设,投入较多资金,也值得我们其他省市好好学习借鉴。”在分享此行的考察所思时,考察团成员、辽宁省台联原会长张百良委员说道。张百良建议,各省可以结合自身情况,应用好广东经验,“不论在创业基地还是新农村建设问题上,当地政府都要拿出更多实习就业的岗位,让台青深入了解大陆后再去创业、投产。”
谈及此行考察给自己最大的触动,考察团成员、台盟广东省委会副主委、深圳市台联会长林娜委员提出,“建议台胞台企融入乡村振兴上,应坚持市场化原则,在引入台商台企时应当对其优势劣势进行评估,以促进其更好落地与持续性发展。”
考察团成员肖燚、陈建华、高峰委员,也就行程中的思考进行了分享和建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