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顾磊
反家暴仍待加强
近年来,家庭暴力事件屡屡见诸报道,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
自2016年3月反家庭暴力法实施以来,我国的家暴现象正在呈减少趋势。2018年,妇联系统收到家暴投诉39371件,比上一年少了4700余件,降低11%;2019年家暴投诉为36002件,比上一年减少了3300件,降低8.4%。截至2019年12月底,全国法院共发出人身安全保护令5749份。
此外据媒体报道,反家庭暴力法实施4年间,全国派出所共参与调处化解家庭矛盾纠纷825万余起,有效预防制止家庭暴力行为617万余起。辽宁省公安机关出具家庭暴力告诫书862份,上海市792份,浙江省1399份。
反家庭暴力法实施迄今面临的一个问题是普及程度仍有待提升。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育基本理论学院教授王曦影及其团队在2017年12月至2019年4月期间对北上广深流动妇女性别暴力状况进行调查发现,只有27.9%的妇女经历家暴后会求助。
目前在家暴领域流行的“受暴妇女综合征”理论认为,女性在长期遭受暴力的过程中会逐渐丧失自信,丧失对事物的判断力,逐步将家庭暴力视为正常的、合理的行为。“如果妇女对反家暴法更了解的话,就更可能求助,但是大多数女性知之甚少,甚至从未听说。”王曦影说。即使是反家暴责任部门的工作人员,对反家暴法的了解和把握也待提升。
北京市东城区源众家庭与社区发展服务中心(简称“源众中心”)服务反家暴受害人时,遇到过这样的情况:一些基层警察和法官对家暴处置措施(如告诫书、保护令)的施行存在顾虑,担心会加剧双方矛盾,导致难以形成有效保护。
王曦影认为,未来的反家暴研究,应与相关社会组织合作,为家暴中的弱势群体等提供小组服务,开展行动研究。
在这样的背景下,社会组织已经逐步成为反家暴的一支重要参与力量,发挥着多方面的作用。
社会组织是重要力量
源众中心成立于2015年7月,建立起了200人的律师志愿者团队,为遭受家暴者提供帮助。
该机构创始人李莹介绍,今年5月,源众中心帮助了北京市朝阳区一位遭受家暴伤害的刘女士。
刘女士与丈夫结婚22年,长期遭受丈夫殴打、辱骂等形式的家庭暴力。今年5月7日,丈夫再次对刘女士实施严重的家庭暴力,致刘女士受伤住院。家属报警后,警方受理立案。
社区将刘女士的情况报告给朝阳区妇联后,妇联联系源众中心,后者派出律师和社工到刘女士所在社区了解情况,并为其申请人身安全保护令案、人身损害赔偿案和离婚案提供法律援助。同时,源众中心为刘女士两次提供了共计12525元的紧急医疗、生活救助。
在朝阳区妇联的牵头下,朝阳区检察院在刘女士申请人身安全保护令一案中支持起诉,法院在案件受理24小时便签发了人身安全保护令。目前,源众中心志愿律师已帮助刘女士提起离婚诉讼并将于近期开庭。
“这个案例显示,妇联积极主动地发挥了反家暴的牵头作用。”李莹说,“也展现了社会组织在反家暴工作中的专业性作用,体现了社会组织对家暴受害人提供直接服务的重要性。”
据悉,源众中心热线咨询达3000余人次,服务了300余起典型案件,开展了150余场反家暴能力工作坊,反家暴反性侵系列直播点击量超600万。
“社会组织具有开展个案服务的专业优势和资源,在家庭暴力的事先预防、事中干预、事后救济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李莹说。
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乐众社会工作服务中心每年面向数百个家庭开展工作。该中心副主任王春梅介绍,家暴是离婚的重要原因之一。
通过走访和调查,乐众中心发现,不少社区工作人员不清楚反家暴法中自己的职责界定是什么。因此乐众中心针对社区工作人员进行了专门培训。
“我们做反家暴宣传时,发放彩页并逐条讲解,有时还通过知识互动和问答的方式进行。”王春梅说,目前,乐众中心在社区搭建反家暴的“幸福基地”,将工作方法、反家暴相关资源整合梳理成工具包赠予社区工作人员。
业内人士表示,2016年反家暴法实施以来,全国各地诞生了一批反家暴相关社会组织。目前,像源众中心、乐众中心这一类致力于反家暴的社会组织正在快速发展之中,社会组织不仅可以提供直接服务,还能在改变各方对家暴认知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当家暴受害人的身后有专业的社会组织作为后盾,应对起来会变得容易很多。”王曦影说。
探索多方联动
万飞曾是一名警察,2015年,他登记注册了湖北省监利市蓝天下妇女儿童维权协会(简称“蓝天下协会”),致力于反家暴。
业务开展之初,万飞对家暴案件逐件分析,认为受害人需要心理疏导、危机心理干预、咨询指导、法律援助、庇护、紧急经济救助等多元服务,“求助时习惯只找一家,而每一家的服务都难以满足受害人的所有需求。”
蓝天下协会推出的“万家无暴”项目,通过建立“妇联+公安+社会组织+多部门”的联动模式,为受害人建成强大的社会支持系统。
“妇联资助项目,出面与职能部门沟通,协调建立工作联动。公安分享家暴警情、培训一线警察、规范处置每起家暴警情。民政提供庇护。法院依法发出人身安全保护令,依法判决离婚。社会组织主动电话联系受害人,了解受暴情况,对受害人进行心理、需求、安全评估,按需提供服务,帮助链接相关资源。”万飞说。
“万家无暴”项目实施以来,推动湖北省公安厅、省妇联发布《家暴告诫制度实施办法》,推动湖北省公安机关将反家暴规范执法纳入新警必修课,培训2000余名警察。万飞介绍,迄今,“万家无暴”项目的开展地区包括湖南、湖北、内蒙古3省区的16市,累计服务家暴受害者3700余人。
万家无暴探索的联动模式,也是多方呼吁的重点。
王曦影认为,如果要对家暴进行有效干预,就应实现多方联动。李莹也认为,涉家暴案件的处理,既需要多机构联动,对当事人也要进行综合性支持,“很多时候,法律的支持要以当事人的心理支持和赋能为前提。”
她举例说,张女士遭遇丈夫多种形式的家庭暴力,源众中心通过社工、法律等支持服务,保持对张女士情况的跟进,律师团队指导张女士保留证据,派出所受理后,当场对其丈夫开具了家庭暴力告诫书,并为张女士成功向法院申请了人身安全保护令。
“反家暴法在逐步获得有效适用,多机构联动干预家暴机制的推广和应用在实践中取得初步成效,特别是妇联发挥了重要作用。”李莹说:“我建议地方立法以及反家暴法修改时应确立多机构联动干预家暴的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