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要闻

从屠呦呦的成功想到的

《 人民政协报 》 ( 2021年11月27日   第 01 版)

本报记者 韩雪

11月26日,全国政协召开双周协商座谈会。

“加大中医药资源的发掘和保护”议题之下,全国政协委员们的建言思路务实且开阔——

“完善中医药服务体系和保障体系”;“用现代科学解读中医药”;“加快《中华医藏》编纂出版和加强中医药古籍保护开发利用”;“加快推进中药炮制技艺传承与人才培养进程”……

委员们说得很有道理,而这样的语境和氛围,令我想到了中国首位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屠呦呦。据报道,她获奖的理由是“发现了青蒿素,该药品可以有效降低疟疾患者的死亡率”。

一千多年来,青蒿常见,而从不见青蒿素。中医古书《肘后备急方》中记载的“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直到1972年采用现代化学方法,经提取、合成得到了青蒿素。

可以说,青蒿素的发现不仅是人类医学发展的一次新的成功,更是中医药、西医药互相融合、共同进步的重大标志。但在有些角落,争论仍然不休:屠呦呦的成功是中医药之功还是西医药之功?

近现代以来,物理、化学、生物,以及科学实验、量度在医学中的运用,带来了现代医学。久之,就出现了把西医药简单地等同于现代医学、把中医药简单等同于传统医学的门户派别之见。这种并不严谨的划分,忽略了西医药虽产生于近现代却也有传统医学的积淀,中医药从传统医学而来但也是现代医学的组成部分。

其实,无论中医药还是西医药,只要抱持开放心态、融合姿态,通过相互学习,都会有蓬勃发展的巨大进步。

此情此理,并不仅仅体现在科学家屠呦呦的青蒿素上。

譬如,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于黑格尔的唯心主义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机械唯物主义,去掉了机械、去掉了唯心,形成了辩证唯物主义。

毛泽东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都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文化的结合,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次又一次的飞跃。

还有一个最大却也最不容易被人看到的例子,就是今日之中国。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不正是中华民族以古老之躯,保持了开放心态,运用了改革方法,焕发了一派生机,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

这样的文明形态,既不是中国历史文化的简单延续,也不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直接套用,而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的崭新创造。这创造,是在中华文化基础上,吸收了包括西方科学技术在内的全世界人类文明精华的集大成者。

这样的创造从未停止。至大者若一党一国一民族,至中者如一域一学科,至小者如一人一细胞。

很想知道,多年从事中西药结合研究的屠呦呦眼中,中医药、西医药有无高下之分?我猜应该是没有的。身处全国政协协商议政殿堂的医学相关人士应该也没有吧,基本的医学知识让他们比一般人更加懂得:生命原本就是由开放融合而生。即使微小如承载了生命火种的细胞,也是因开放、接纳、融合才繁衍为生命。

同理,人之初始如生命起源,人类至高处若现代文明,都遵循着因开放融合而创造进步的规律。

2021-11-27 韩雪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15790.html 1 从屠呦呦的成功想到的 15,790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