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协商

让中医药更“中”

——河南省政协推动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调研协商综述

《 人民政协报 》 ( 2021年12月06日   第 08 版)

河南省政协调研组在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考察调研

河南省政协调研组在南阳药益宝艾草制品有限公司考察调研

陈明丽 本报记者 王有强

全国重要的中药材主产区,拥有中药材2733种,中药材品种数量、种植面积位居全国前三;

“医圣”故里,中医药文化的重要发祥地,《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伤寒杂病论》,中国传统医学四大经典中有三部出自这里……

——这里是河南。

5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省南阳市调研,对中医药发展作出重要指示:要做好守正创新、传承发展工作,积极推进中医药科研和创新,注重用现代科学解读中医药学原理,推动传统中医药和现代科学相结合、相促进,推动中西医药相互补充、协调发展,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优质的健康服务。

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推动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河南责无旁贷。9月,河南省政协组成专题调研组,在副主席高体健的带领下,赴南阳市沿着习近平总书记走过的路线重温指示精神,到郑州、许昌、周口、驻马店等市医院、高校、企业实地调研,查找问题症结,寻求发展良策。

9月8日,在南阳市召开的座谈会上,政协委员、医院、药企和政府相关职能部门负责同志汇聚一堂,就中药材种植加工、医保支付、人才培养、项目建设等诸多问题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交流。座谈会一直开到晚上8点,18位同志发言,被高体健称为“近年来质量最高的一次座谈会”。

■ “药材好,药才好”

“药材好,药才好”,河南宛西制药厂的一句广告词从一个侧面反映出药材品质对中医疗效的巨大影响。有别于西药的流水线生产,中草药最讲究“道地”二字。

“河南道地药材至少有100多种。中医药发源于中原,中医经典中的药方都是用中原一带的药材,对照《神农本草经》,很多药物的性味功能主治跟现代药典一致。”河南中医药大学副校长苗明三是中医战线的一名“排头兵”,主持的科研项目曾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他认为,河南应大力宣传本土道地药材,弘扬豫药优势和特色,实现豫药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要把中药材的综合运用与美丽乡村建设、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生态文明建设结合。”

作为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试验区,南阳怎样加快发展?最近一段时间,南阳市政协也密集展开调研。几轮“诸葛亮会”下来,思路逐渐明晰,路径也浮出水面。“要抓住关键环节,在种植、科研、应用三个方面实现突破。”座谈会上,南阳市政协主席张生起和盘托出自己的观点。种植,选择最佳适生区和附加值高、市场需求量大的品种;科研,围绕常见病、大病进行中医经方的转化和研究,以科研成果带动产业发展,做大做强中药配方颗粒;应用,以前店后厂、名医名堂为特色的仲景堂建设为代表,大力提升中医康养医疗水平,以实实在在的效果让人民群众感受到中医的魅力。

近几年,南阳艾制品发展迅速,占据全国70%的市场,小小艾草也成为带动农民增收致富的“仙草”。作为艾制品企业的代表,南阳药益宝艾草制品有限公司成为习近平总书记在南阳市的视察点之一。“‘南阳艾’是农业农村部确认的道地药材主产区,在全国四大艾草产地中品质最好。可是因为种植数量少,仅就我们企业而言,南阳艾只能占到生产原料的20%。”该公司董事长查洪付十分着急。

“要加强对中药材种植的资金扶持,鼓励地方出台土地流转的财政扶持政策,完善道地药材以奖代补与项目带动的激励措施。”省工信厅食品工业办公室副主任王光华现场“对症下药”。

河南是中医药资源大省、中医药文化大省,但中医药产业规模却与之不相适应。“以配方颗粒为例,目前配方颗粒市场规模约为300-500亿元,而河南只有5000万元。”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安全总监李国辉认为,河南应深耕中医药资源,以配方颗粒作为中药工业转型升级的方向之一,多方扶持,培育一批龙头企业,以龙头企业带动中药产业发展。

■ 最大的优势是“绝活儿”

一场疫情,让世界重新认识中医。由仲景经方中的麻杏石甘汤、射干麻黄汤、小柴胡汤、五苓散化裁而成的“清肺排毒汤”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专病专方,经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推荐使用,临床实践治愈出院率达99.28%。

“中医最大的优势是那些一用就见效的‘绝活儿’,最缺的是专病专治的特效药。”在苗明三看来,诊断容易治疗难,中医讲究辨证施治,而在实际应用中最应该推广的却是辨病施治、专病专治的方药。“简化院内制剂的报批程序和要求,大力发展专病专方,提升中医制剂的疗效。”苗明三建议,特色中药制剂经审批后在省内调剂使用,让更多百姓受益。

“中医药事业的蓬勃发展,基础在民间。许多散落在民间的中医绝技、中医药项目有独特疗效。”原南阳张仲景国医大学教师王若愚致力于民间中医推广30年,对此深有体会。他建议,挖掘民间中医的深厚资源,激发民间中医的强大力量;由政府出台文件,对民间中医人才和中医绝技进行摸底调查和抢救性发掘。

西医和中医,分属于两套不同理论体系,一个着眼于局部的病灶,擅长于对器质性病变做针对性治疗;一个着眼于整体的人体,在调理身体、疾病康复和慢性病防治方面更具优势。这一点,在禹州市中医院得到印证。

禹州市中医院既配备现代化大型医疗设备,同时又注重运用中医特有的方法整体施治,综合采用针灸、艾灸、刮痧、穴位注射、中药涂擦等方法治理中风等心脑血管疾病,取得良好疗效。在禹州,中风首选市中医院已成为当地人的共识。

“要发挥中医药在治未病中的优势,在疾病康复和慢性病中的主导作用,在疑难病和传染病中的中西医结合优势,实现同病同价,发挥食疗、保健、外治等在全面健康中的保障作用。”苗明三建议。

“药食同源正是中医治未病的最好体现,最近国家发布了药食同源目录,为食药企业提供了更大的发展空间,应抓住机遇,做好保健食品这篇大文章。”全国政协委员、农工党河南省委会专职副主委花亚伟向大家通报利好消息。

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中医保健成本低、效果好,且方法简便易行,毒副作用小,可明显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王若愚表示,仲景堂将着重普及针灸、按摩、推拿、拔罐等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八段锦、太极拳等中医传统养生功法,提高全民健康水平。他还建议,有计划分批次地对乡镇医生、村医进行培训,使他们熟练掌握中医针灸、按摩、药敷等疗法,更加有效地服务基层群众。

■ 好消息一个接一个

政策和项目是加快中医药事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和抓手。座谈会上,南阳市政府通报的情况令人振奋:成立10亿元规模的中医药产业发展基金,实施艾草产业高质量发展倍增计划;仲景文化园规划占地432亩,定位于打造全球中医圣地和世界中医药文化地标,一期张仲景博物馆和仲景书院已开工建设;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与南阳市中医院将协作共建国家中医(骨伤)区域医疗中心;张仲景国医大学复建工作也在紧锣密鼓筹备中……

“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对硬件有明确要求,项目一旦获批,推进速度非常快,前期规划设计一定要到位。”省政协委员、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院长崔应麟为南阳市中医药产业发展“把脉问诊”。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于去年9月启动第二批国家区域医疗中心项目申报工作,与上海中医药大学合作共建国家肿瘤区域医疗中心,今年6月获批。对于项目申报建设,崔应麟有丰富的经验。

“要打牢基础工作,争取投资早到位、早见效。”在河南省卫健委二级巡视员张健锋看来,中西医院发展差距拉大跟投资强度和投资顺序有很大关系。

医保支付如何为中医药助力也是大家关注的话题。省政协委员、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副院长蒋士卿提出,中医院人均住院费用比西医院低了近50%,应提高中医医保报销比例,不设起付线,同时将非药物传统疗法纳入住院费用。对此,农工党河南省委会经济委主任、河南华夏药材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永伟深有同感:西医收费检查项目繁多,中医望闻问切基本免费,应鼓励更多人选择中医,也可以减轻医保负担。

“欣喜地告诉大家,河南省医保制度正在改革。”省医保局医药服务管理处处长元旭鸿现场回应,包括阑尾炎在内的200种常见病将实行同病同价同治,中医西医由患者自主选择,鼓励医院提高治疗水平降低医疗成本;在医保资金允许情况下,把更多院内制剂纳入医保支付范围。她还表示,希望与医院建立经常性的沟通机制。

“要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增强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高体健表示,要聚焦为群众提供优质健康服务,加快优质高效中医药服务体系建设;聚焦解读原理和疗效,加强中医科研和创新;聚焦增强人才支撑保障作用,加强中医药特色人才队伍建设;聚焦发挥中医药资源优势,推动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聚焦增强民族自信、文化自信,推进中医药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让全面振兴中医药战略在中原落地见效。

2021-12-06 ——河南省政协推动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调研协商综述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16220.html 1 让中医药更“中” 16,220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