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协商

记者手记

中医人的坚守和仁爱

《 人民政协报 》 ( 2021年12月06日   第 08 版)

陈明丽 本报记者 王有强

结束调研回到郑州,已是晚上10点。两天的调研,紧锣密鼓马不停蹄。第二天一大早,崔应麟准时出现在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普普通通的诊室,谁挂号都可以看。没有人知道他是这所医院的院长,没有人知道他是河南省抗击非典英模——一服药下去,连续发烧十几天的患者退了烧,三天,康复出院。更没有人知道,他即将赴京拜国医大师王琦院士为师,在探寻岐黄之术的道路上精益求精——这是中医人的坚守。

郑州市纬五路一小的课堂上,一位面色红润、声音洪亮的长者给天真可爱的孩子们讲述中医故事、讲解按摩穴位的方法,妙趣横生的话语引起大家的浓厚兴趣。孩子们不知道,面前的这位长者是省内赫赫有名的中医肿瘤专家、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副院长蒋士卿。但是蒋士卿知道,播撒中医的种子,孩子中间将来也许会产生大师级的名医——这是中医人的传承。

“萝卜白菜用好了就是药,尽可能用最简单的中草药。”座谈会上,河南中医药大学副校长苗明三谈得最多的是让患者少花钱治好病。“药食同源,关键在于普及知识。”苗明三大力呼吁,普及中医药文化,“但愿世间人无病,何惜架上药生尘”——这是中医人的仁爱。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根和魂,生生不息。当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文化必然会强势回归。富裕起来的中国人开始回望历史,到传统文化里寻找精神家园,并从精神家园汲取更为深厚的前进力量。

发源于中原地带的中医药,几千年来守护着中国人的生命健康,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堪称“国粹”。近年来,中医药重新回到人们的视野,城市街头悄然涌现的艾灸馆、针灸推拿馆、电视、网络上热播的《国医堂》栏目就是最好的注脚。非典和新冠肺炎两次疫情,中医药更是一出手“技惊世界”,让世界重新认识中国,让国人重新认识中医药。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医药学凝聚着深邃的哲学智慧和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健康养生理念及其实践经验,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提出全面复兴传统文化,2021年10月,北京启动“中医文化进校园”活动,山东、河南也试点跟进。政策层面,国家相关部委支持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政策也相继出台。

有国家层面的高度重视,有广泛的民众基础,有人民群众对全生命周期健康的需求,还有像苗明三、崔应麟、蒋士卿这样的中医人的坚守、传承和仁爱之心。天时、地利、人和,中医药事业迎来了最好的发展时期。

我们坚信,中医药这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必将重放异彩。

2021-12-06 陈明丽 王有强 记者手记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16223.html 1 中医人的坚守和仁爱 16,223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