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版:慈善周刊

淋过雨的我,想为你撑伞

——来自“无障爱·生命感动生命”分享会的故事

《 人民政协报 》 ( 2021年12月07日   第 09 版)

中国残联副主席吕世明(右一)与视障小朋友陈禹心向嘉宾展示盲文书籍王鹏 摄

本报记者 顾磊

或许,他没有见过朝霞,但,他却可以在盲文里读懂旭日东升的壮美;或许,她无法用声音发出语言,但,她却可以用手语表达无尽的爱心……

12月3日,为庆祝第30个“国际残疾人日”,一场感人至深的“淋过雨的我,想为你撑伞”无障爱·生命感动生命分享会在北京举行。活动由中国残疾人事业新闻宣传促进会主办,湖南少年儿童出版社等协办。

活动现场,4位嘉宾为大家分享了“淋雨”后的自己以及如何为别人“撑伞”的感人经历。

廖智:

用爱和快乐面对苦难

在汶川大地震中,廖智曾被活埋30个小时,她在失去女儿的同时,也失去了双腿。那一年,她才23岁。

有关地震的事,她不知道和外界讲了多少遍,这一次也依然分享。“残疾不是我的耻辱,是我需要面对的事实,我坦白地、光明磊落地和大家分享。”廖智说,经历那些过后反倒变得坚强了。

很多人不知道,地震前的廖智是一名舞蹈老师。如今的她,也没放弃梦想。装上假肢后,她开始重新跳舞,并且在短视频平台上的粉丝已经突破200万。

跳舞时,廖智对自己的假肢从不顾忌。她正视自己身体的残缺,但她更认为“这不影响我生气勃勃地活着”。她说,地震夺去了她很多宝贵的东西,但没有夺去她的乐观。“我生在一个很好的时代,在灾难发生后,国家和社会各界给予我很多帮助。在我一无所有的时候,我感受到的都是大家的爱和温暖。”

于是,廖智回到老家的小学做义工,教孩子们跳舞唱歌,帮助那些肢体有残疾的孩子融入校园生活。她发现,和她一样做过截肢手术的孩子,总是特别不愿意让别人知道他是一个有残疾的孩子。

她和孩子们相处了一年,常常有意摘下自己的假肢问孩子们:“你们知道吗?我的两条腿都有名字,左腿叫大象,右腿叫粽子,你们的腿有名字吗?”

孩子们愣住了,但很快笑成一片,兴奋地讨论着要给假肢起名字,慢慢地对假肢的态度也发生了改变。

“我自己知道截肢后的生活有很多挑战,尤其是在头两年的康复期,所以我能理解孩子当时面临着什么样的处境,需要什么样的帮助。”廖智说。

2013年4月,雅安地震发生后,她奔赴抢险救灾一线,觉得在这样的危难时刻,她必须要和家乡人民站在一起,奉献自己的绵薄之力。她戴着假肢送粮、送衣、送发电机、搭帐篷。2014年,她还获得了“全球热爱生命奖”。她积极参加各种公益活动,被誉为“最美志愿者”。

这些年,通过舞蹈、音乐、诗歌朗诵等活动,廖智帮助很多残疾儿童变得越来越开朗,越来越愿意展示自己。她还常常在自己的社交账号上分享日常,以打破健全人与残障人士之间的隔阂,她觉得这是件很有意义的事,“我希望成为这些儿童的一个知心姐姐,帮助他们走出阴霾。”

张大诺:

从记者到“撑伞人”

张大诺原是一名记者,后来成为一位专门为残疾人、老年人和困难群体“撑伞”的人。他凭一己之力,曾义务辅导40位残疾人写书,已有39本获出版社出版发行,其中有的获得了“五个一工程”奖,有的被改编成励志电影。

张大诺还用将近20年的时间,陪伴近300位临终者走到生命终点,先后获得“全国百名优秀志愿者”“全国十佳生命关怀志愿者”等多项荣誉。

做报纸编辑时,张大诺曾在读者来信中无意中发现了一封遗书。当时18岁青年张云成,不仅身患肌无力等多种疾病,不堪继续忍受痛苦的人生,决定自杀结束年轻的生命。

这封遗书震撼了张大诺,在第一次真切地感到残疾人巨大的悲苦与不幸的同时,他决心改变这位对生命已经沮丧无奈、处于深深绝望的残疾青年的人生之路。

“你面对生命的苦难,并坚持为理想而抗争的精神,足以影响很多人。你想做、认为值得去做的,就应该立刻去做……”张大诺的回信,让张云成看到了一丝寄托光亮——他想实现他的文学梦想。

然而,作为一个没怎么念过书、连笔都几乎握不起来的肌无力患者,这谈何容易。

为鼓励他的写作热情,张大诺为张云成布置了一个《假如我能行走三天》的作文题目。在张大诺的细心帮助与规划下,张云成开始用食指与无名指夹着笔,歪歪扭扭地写出一行行字。经过数年漫长的积累,这本自传的手稿居然达到17万字!

凝结着张云成和张大诺心血的这本书出版后,立即引起轰动。不仅连续四次再版,而且还在海外相继出版发行。更为重要的是,一位同样残疾读者本来已经决定自杀,但看到《假如我能行走三天》后,放弃了轻生念头。他特意写信给作者──感谢你重新燃起我生的欲望!

“书出版了以后,很多肌无力的患者告诉我,他们放弃了轻生念头,这让我意识到,书是可以救命的。”张大诺说。

刘大铭:

做好自己 成全他人

刘大铭幼年罹患成骨不全症,经历过9次骨折,11次大型手术,两次与死神擦肩而过,居然先后累计写出40余万字的作品,其中17.5万字的长篇个人自传《命运之上》由人民出版社出版,激励了无数的残疾人朋友 。

因为基因突变,刘大铭得了成骨不全症,这种病的患者被称为“瓷娃娃”,极易骨折,医生断言他活不到12岁。爸爸妈妈对他说:“大铭啊,即使你这辈子在这间卧室的小床上躺上几十年,爸爸妈妈也一直会陪伴你,走完生命的最后一刻。”刘大铭当时更加难过:“我知道我的爸爸妈妈都向命运妥协了。我明白这个时候,这世界上,能够把握命运的只有我自己。”

抱着这样的心态,刘大铭主动联系了在北京瓷娃娃协会工作的一名病友,恰逢他们正和国际医疗机构搞一个合作。那位病友给了他一张远程信息病历登记表,为了怕父母看了伤心,于是在等父母都睡熟了之后,刘大铭撑着自己的病体,抱着比他的胳膊承重力要重很多的《牛津词典》,开始逐个词翻译他的病例情况,去完成了这张表,给全世界脊椎外科领域最好的专家发去了英文电子邮件。

三周之后,刘大铭收到了一封来自意大利医院的回信。医生在信中表示手术会有40%的死亡率;即使手术成功,会有50%的并发症终身伴随。手术最好的效果,只能恢复正常人60%的功能。

经过多次沟通后,刘大铭打动了意大利的医生。2012年10月2日,在意大利米兰,刘大铭接受了长达10个半小时的脊椎重建手术,他的身体里被打进了13颗螺钉、两根钛合金金属杆。

“那是生命中最疼的一刻,但那个时候我的心里无比清楚,它是让我们通向幸福和成功的、唯一的路径!”半年之后,刘大铭回到了自己高中,准备复习高考并获得成功。

2019年,刘大铭从英国曼彻斯特大学毕业,是中国首位坐在轮椅上在世界50强大学取得学士学位的留学生。回国后,他在北京创立了一家科技公司,成为中关村首位坐在轮椅上的留学生回国创业者,先后被评为“感动中国网事”十大人物和“全国自强模范”。

“青春就好比一根燃烧的蜡烛,我们应该把最大的光和温度奉献给世界。”刘大铭说:“如此,青春才是真正无怨无悔!”

骆燕:

时代给我们提供了动力源泉

骆燕曾在教育战线工作近40年,被严重类风湿折磨致残,最后只能以轮椅代步。经历了从健全人到残疾人转变的凄苦历程的她,除了用默默笔耕作为精神寄托,更是无障碍环境的需求者、受益者、推进者和宣传者。

多年来,骆燕随中国残联无障碍团队推广和宣传无障碍,不辞劳苦,用轮椅丈量一栋栋建筑、一座座城市。无障碍环境工程是一把大伞,她是撑伞者之一。作为中国残联残疾人事业发展研究会无障碍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为了宣传推广无障碍环境,还先后出版发行了3本无障碍文集,共计60多万字。

今年“国际残疾人日”的核心主题发挥残疾人领导和参与作用,建设包容、无障碍和可持续的后疫情世界。“这样的主题真是让我们的心暖暖的。”骆燕说:“我们生活在一个非常好的时代,这个时代给我们写作,给无障碍环境建设提供了动力源泉。”

2021-12-07 顾磊 ——来自“无障爱·生命感动生命”分享会的故事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16278.html 1 淋过雨的我,想为你撑伞 16,278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