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元丽
12月8日至10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京召开。会议上关于碳达峰、碳中和的内容所释放的几个最新信号值得我们关注。
会议关于“双碳”的内容指出,“要正确认识和把握碳达峰碳中和。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要坚定不移推进,但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这是第一个信号。
2020年9月22日,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大会上向全世界庄严宣布“中国2030年实现碳达峰,2060年实现碳中和”目标。由此,中国能源产业正式进入“双碳”时代,以光伏、风电为主的新能源迎来大爆发。
但从微观层面来看,在“双碳”目标的带动下,光伏、风电产业开启了跃进式发展。主要表现在:一是新能源从业人士普遍过于乐观,出现了不少非理性的声音。二是在产能扩张上,不仅业内公司开始大规模扩张扩产,以抢占市场,“圈外”投资者也蜂拥而入,纷纷加入了这场战役之中。为此,中央再次强调了实现碳达峰碳中和“要坚定不移推进”,但同时也强调“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
众所周知,在“双碳”背景下,能源行业最大的矛盾是传统能源和新能源之间的替代矛盾。我们也听到了诸多不理性声音,不少行业专家甚至提出“去煤化”,呼吁快速实现能源替代。尽管这样的论调不符合产业规律,但依旧不绝于耳。
这次会议释放出的第二个信号是纠正了褒“新”贬“旧”的观念,再度确认了煤炭的地位。长远来看,新能源会逐步走上主导地位,这一点毋庸置疑。从短期看,不论从体量上还是从可靠性上,新能源电力还远远无法做到完全替代,或大部分替代以煤电为主的传统电源。
在此背景下,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传统能源逐步退出要建立在新能源安全可靠的替代基础上”,正当其时。当下,煤电依然是确保电力稳定供应的“压舱石”。此次会议进一步指出,“要立足以煤为主的基本国情,抓好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增加新能源消纳能力,推动煤炭和新能源优化组合”。
第三个信号是会议提出,“要科学考核,新增可再生能源和原料用能不纳入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并创造条件尽早实现能耗“双控”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转变,加快形成减污降碳的激励约束机制,防止简单层层分解。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实行能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行动。此后,为实现能耗双控目标,不少地区出现了“一刀切”的情形。
时至今日再次提及,说明能耗“双控”和碳排放“双控”并不能画等号,能源“双控”虽然在执行上更加直接、简便,但并没有反映不同能源的单位能耗排放强度的差异。其意义不仅是纠偏,而是汲取好的经验做法,更加科学合理推进能耗“双控”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转变,让实现控排的手段更加有力,将给经济发展带来更大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