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统战新闻

为乡村建设“对症下药”

——民建、九三学社广东省委会联合调研推动农村面貌全面提升

《 人民政协报 》 ( 2021年12月24日   第 03 版)

本报记者 林仪 通讯员 元白 卢茵婷

“三年多前,从飞机舷窗向下俯瞰,广州城郊乡村民居杂乱无章、挤挤挨挨,与杭州的鳞次栉比、小桥流水形成鲜明对比。”对于民建会员、广州市政协委员付伟来说,频繁往返于杭州、广州之间,成为他近几年最为熟悉的“两点一线”。

伴随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广州乡村正在开启一轮深度“美颜”,“道路更宽了,绿地更多了,破烂房子越来越少了,‘舷窗里的广州乡村’正在变得越来越漂亮。”

放眼南粤大地,经过三年多努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成果在广东农村开出绚丽花朵。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广东还有何难点、堵点、痛点?如何做到对症下药?带着这些问题,2021年,根据广东省委、省政府安排部署,在省委统战部组织协调下,民建广东省委会、九三学社广东省委会围绕“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推动农村面貌全面提升”开展了一场联合调研。

从热火朝天的佛山村级工业园改造现场,到游客络绎不绝的珠海乡村民宿网红打卡点,从阳西乡村滨海旅游带,到阳春红色旅游点,在广东省政协副主席、民建广东省主委李心的带领下,由民建、九三学社成员和专家组成的联合调研组,一路走、一路看、一路听、一路思考,并与地方相关部门展开头脑风暴,不断碰撞出让广东乡村建设少走弯路、行稳致远的资政良言。

“乡村建设涉及很多方面,一场调研不可能解决所有问题。”作为联合调研报告的执笔人,在付伟看来,管控农房风貌、借助社会力量、科学有效考核分别对应乡村建设的三大主体——农户、市场、政府,是广东实施乡村建设行动亟待突破的环节、必须补齐的短板和大有可为的天地,也是这次联合调研的用力重心。

管控风貌,让工作抓手“杠杠硬”

有新房无新貌,有新房无新村。这是长期以来制约广东乡村建设水平提升的老大难问题。破解这一顽疾固弊,关键抓手有两个,一个是管住村庄规划,一个是管住农房风貌。而这两个抓手,在广东一些地方还没有真正硬起来。

调研组发现,近年来,广东村庄的规划覆盖率有了大幅度提升,基本实现了行政村规划编制的全覆盖。“这仅是从无到有,距离从有到好,还有一定差距。”付伟表示,一些村庄规划编制水平较低,“千村一面”问题突出,更为关键的是,一些村庄规划因为与国土空间规划存在冲突而没有办法落地。对此,调研组建议,要尽快实施村庄规划提升行动,以国土空间规划统领村庄规划,同时要突出村庄在自然和人文方面的独特禀赋,契合村庄经济发展和集体经济实力水平,让规划内容能够真正从蓝图变成现实。

调研组还发现,在一些地方,被束之高阁的,除了村庄规划,还有相关部门发布的农房建设风貌图集。这些图集的本意是引导农户将房子建得更加美观、更有文化气息,但由于缺乏有效引导,图集的实际应用并不广泛。“要把新建和改造农房的风貌管控作为农房规划审批的一个必备性、前置性环节。”调研组认为,除了要把工作抓手锻造得“硬杠杠”,也要提升农房风貌图集的编制水平,以实用性为第一原则,不能中看不中用,更不能因此增加农民的建房负担。

市场参与,让政策礼包“有干货”

实施乡村建设行动,离不开政府和社会的共同努力。特别是对于广东这样的经济发达地区来说,如何撬动社会力量参与,成为调研重点关注问题。

在广东,“南粤新乡贤”正在成为实施乡村建设行动的一支生力军。如果能够将乡情纽带和资金纽带紧紧扭结在一起,无疑会给乡村建设带来更多源头活水。不过,也有新乡贤向调研组表示,在回馈乡梓方面,“比起修桥修路、搞污水处理设施等村庄公共建设,更愿意把钱投在修祠堂这种花小钱、赚大名的事情上。”

“这说明,还是要拿出政策‘干货’,用有效的市场机制加强对社会资本的引导,让他们看到,把钱投到村庄公共建设上不仅能够赚到名,也能赚到钱。”付伟说,具体而言,就是建立县级乡村建设公益基金,可以考虑对乡贤通过捐赠或投资方式参与乡村建设而产生的合理经营成本,全部纳入公益性捐赠税前抵扣范围。

调研组还建议,可以参照农业社会化服务主体扶持政策,加快培育规划设计、建筑施工、运营维护等乡村建设专业服务主体,并构建统一的农业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确立行业标准,规范市场发展,推动一批集设计、规划、施工、运营于一体的乡村建设全链条产业企业健康成长,同时将落实建后3年管护资金作为财政投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立项的前提,将参与农村基础设施长效运维的市场主体“扶上马、送一程”。

科学考核,让基层干部“换轻装”

“在美丽乡村建设、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等工作中,由于资金统筹力度不大、项目储备不够等,上级资金实际到位投用比例不高,但仍按足额拨付安排的任务量和按标准进行考核评价。”一些基层干部的“苦水”让调研组成员感触颇深。“考核是工作的指挥棒,指挥棒出了问题,就很容易走弯路。”调研组表示,要充分调动基层干部的积极性,让他们轻装上阵,“考核标准不能过高也不能过低,最佳状态是让被考核者能够‘跳一跳摘到桃子’。”

调研组认为,考核体系的“手术刀”,首先要落在避免“一刀切”上。调研组认为,广东的基本省情之一就是区域发展不平衡,珠三角和粤东、粤西、粤北地区的乡村建设水平差异较大,决定了工作重心、实施路径应有所不同,考核内容也应各有侧重,“珠三角地区重点放在农文旅融合、村级工业园改造上,粤东地区人地矛盾突出,重点应放在土地集约化利用上,粤北地区山区多,道路、水利设施等攻坚难度大,粤西地区则应侧重生产、生活、生态融合发展。”

调研组提出,要根据财政资金拨付情况科学设定考核指标,防止揠苗助长、寅吃卯粮,如探索建立乡村建设财政资金直达基层机制,直接到村庄、项目和企业,“科学设定指标,探索实施承诺考核制,实施一县一策、一县一考,以纵向比较为主、横向比较为辅,合理运用考核结果。”

2021-12-24 林仪 ——民建、九三学社广东省委会联合调研推动农村面貌全面提升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17155.html 1 为乡村建设“对症下药” 17,155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