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休闲周刊

美好非遗 “邂逅”生活

《 人民政协报 》 ( 2021年12月24日   第 10 版)

大漆髹饰手绘梳妆镜

畲族文化IP形象

本报记者 徐金玉

当非遗遇上文创,当古老碰撞现代,它们之间会迸发出怎样的火花,这样的火花又会带给生活怎样的改变?

近日,2021“让创意更榕意”闽都非遗文创大赛在福州市非遗展示馆举行现场评审会,经过36天作品征集、5天网络投票,最终入围的30个文创作品的设计者登台“路演”,掀起了整场赛事的高潮。作品背后的故事与初衷、赛事举办的背景与历程,被设计者和主办方负责人一一讲起,他们的讲述,似乎无形间已给出问题的答案。

设计者:

巧思融进“万花筒”

行李箱、保温杯、背包、抱枕、茶具、手机壳、雨伞……当那抹统一的、漂亮的蓝色和斑斓的条纹映入眼帘时,观众们都会心一笑,“秒懂”它们身上独特的基因密码——民族风。果不其然,这些文创作品的灵感“缪斯”正是我国少数民族文化中的代表——畲族文化。

宁德市政协委员、景宁畲族自治县兰道文化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兰作掇自己也没有想到,作为一个畲族年轻人,有一天,他会把陪伴了祖辈世代的传统畲族文化积淀,以生活用品的形式,融入人们的点滴日常中,成为大众触手可及便能感受畲族风情的美的载体。

起初,是朋友们的“鼓动”,使得身为设计师的兰作掇有了尝试的欲望。“2018年9月,我从北京回到福建调研,发现畲族文创产品还停留在较为传统的阶段,主要集中在服饰和手工艺品上,融入现代日常生活的品类还很稀缺。”兰作掇说,要弘扬畲族传统文化,需要有人敢于迈出这一步。

“我希望自己能成为这个群体中的一员,用自己的优势,去打造真正能展现畲族文化魅力的产品,去展示真正属于畲族文化的力量。”从最开始只是尝试性地迈出一小步,到2019年逐步着手,到今年他的步子已经越迈越大,已有越来越多的家居用品开始融入畲族文化的色彩。“我们已经将产品卖到了全国23个省市地区,新疆、甘肃、宁夏等地的一些少数民族消费者,都很喜欢我们的产品。我想,无形间,我们不仅用非遗拉近了畲族文化和消费者美好生活的距离,也为讲好文化故事、民族融合故事贡献了自己的绵薄之力。”兰作掇笑着说。

参赛者、東昇造美文创机构创始人傅川同样对此深有体会。在他看来,非遗+文创,是将古老的非遗技艺用符合现代审美的产品进行活态化地呈现和传承。而他,选择让数千年历史的大漆髹饰与现代彩妆来一次美丽邂逅,用“漆彩”惊艳岁月。

“我们从2015年便开始涉足文创领域,一直希望用先进的理念和视野,为传统非遗拓开一条发展新路。而前些年,故宫口红惊艳出圈,作为彩妆文创行业中的符号性事件,也正好为这条出路进行了验证。”傅川说,彩妆和化妆工具,不仅代表着一种实用功能,也诠释着一种精致的生活态度,大漆彩妆的博物馆文创设计正是基于这样的市场诞生。为了做出非遗区隔性,并贴近地域文化,他们特意将馆藏的铜镜与古画作品中提取的元素,运用大漆髹饰手绘表现。于是,一件件融合古典与现代之美的化妆镜、口红、梳妆梳等产品一一诞生,受到了不少女性消费者的青睐。

“我们目前正在探索自己的发展定位,但无论是走大众普及路线,还是走小众轻奢路线,我们都能看到未来光明的前景。”傅川说,“祖先留下来的非遗技艺、传统文化作品有着极强的生命力,我们需要把这些珍贵的积淀‘吃透’‘弄懂’,用创新思维讲出更多更好更现代的文化故事。”

主办方:

文化碰撞“新美学”

当看着一件件既富有个性、时代气息,又具有民族特点、非遗积淀的文创产品入围时,作为主办方,福州市群众艺术馆馆长、福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池小霞很是感动。

“我们举办这次大赛的初衷正是传承保护传统文化,希望通过生动呈现非遗基因密码和独特魅力,来促进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使之与人们现实生活相融相通,形成富有时代气息的文化元素,进一步满足人民群众精神需求。”池小霞说。

在活动中,她不仅惊喜地看到了这种自然的交融,也观察到了不同年龄阶段的传承者在理念与呈现形式的碰撞。

“例如老手艺人和千禧一代,他们的作品都围绕着传统文化这个核心基础,但不同的是两代人基于各自生活状态和创作环境,形成了世代不同、风格各异的审美趣味。老匠人侧重于传统手艺的表达,更多考虑契合非遗自身特色、文化底蕴的制作工艺与宣传方式;年轻人更加追求非遗现代性表达、当代性热点,融入现代审美和设计,尝试‘文化IP’的创造与实用功能的体现,善于开发传播推广路径。”对于这样的碰撞与交融,她乐见其成,她期许非遗各门类、各项目碰撞出新,可以寻求传统工艺品文化内涵与现代表达形式平衡融合的突破口。

更多的“赛后效应”同样被挖掘和重视。

“赛事积累了有益经验,为建立优秀文化遗产保护推广标准规范进行了尝试,同时搭建了平台,为文艺产业从业人员等提供了培训与文化交流、经验共享的机会。”池小霞说,“前不久,中国文联十一大、中国作协十大召开,也鼓励我们运用手艺新生等艺术表达方式与新技术、新手段,充分让传统文化更贴近生活、贴近老百姓。我们希望通过不断厚植非遗传承发展的创新生态,引导大众逐步向关注艺术审美、文化传承等更深层次发展,市民群众能够进一步树立文化自信。我们会讲好福州故事,在文化工作上不断增强人民群众文化获得感、幸福感。”

赛事虽歇,脚步不止。

2021-12-24 徐金玉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17188.html 1 美好非遗 “邂逅”生活 17,188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