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民意周刊

王慧兰老人:盼有更多价格合理的普惠养老机构

《 人民政协报 》 ( 2021年12月27日   第 05 版)

本报记者 奚冬琪

近年来,随着我国老龄化进程的加快,孕育了庞大的养老服务需求,加快了我国养老院行业的发展。“十二五”时期以来,国家对养老院行业的支持类和规范类的政策越来越多,养老机构设施和服务质量逐步完善,为我国养老院行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政策的推动下,我国养老机构及养老机构床位数稳步增长。据民政部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底,全国共有养老机构3.8万个,养老机构床位483.1万张。

不久前,在北京城南小红门地区的一家民办养老院里,几位老人讲述了他们选择住进这里的原因,以及他们最朴素的养老愿望。

“住在这里最可心的,就是价格我们能够承受,服务也还不错。”今年78岁的李保义老人住在这家养老院已经3年了。2019年,老人的老伴因为长期在家卧床,无法兼顾照护,老人的女儿就为他选择了养老院养老。老人说,自己家住在北京昌平,离这里很远。当初为了选择养老院,看过不少地方,也参考过住养老院亲戚朋友的建议。但不是价格太高,就是服务不好,最终选择这里是因为收费比较合理。“这里失能老人一个月7000元,能自理的5000元。我们这个岁数的老人退休金都不高,好多年才涨到现在这个数字。我一个月的工资是5000多一点,正好可以负担得起。”李保义说,这里让他满意的除了价格,还因为有合适老年人的中医康养服务和丰富的文化活动,服务人员态度也都很好。“这些都是我们作为老年人比较看重的服务项目。”

和李保义老人一样,从北京方庄来养老的王慧兰老人已经在这里住了一年多,同样是看中了这里面向工薪阶层的收费价格。王慧兰虽然今年已经85岁,但身体还算硬朗,生活也都能自理。当问起她为什么没有选择居家养老时,老人表示,主要是怕给家里人添麻烦。

老人的丈夫已经过世,儿子长期瘫痪在家,儿媳也有糖尿病。家里唯一能帮得上忙的就是孙子,可重孙女今年也才8岁,实在是没有精力了。“我自己一个在家住,要是没事还好,一旦有事就要拖累全家人,所以我就主动提出来住养老院。”王慧兰说,自己的孙子已经很孝顺了,又要照顾卧病在床的父母,每周末还到养老院来看自己。为了减轻全家人的负担,王慧兰把自己住的房子让给以前一直租房的儿子,再把儿子原本租住的房子再次出租折抵养老院的费用。“那些动辄上万的养老院、康养机构是好,但不适合我们这些真正有养老需求,又收入不高的普通老人。还是希望国家能为我们这样的老人着想,多建一些这样价格合理、服务到位的普惠养老机构。”

其实,正如两位老人希望的,今年3月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提出,至2025年,我国将支持300个左右培训疗养机构转型为普惠养老机构、1000个左右公办养老机构增加护理型床位,支持城市依托基层医疗卫生资源建设医养结合设施。扩大养老机构护理型床位供给,养老机构护理型床位占比提高到55%,更好满足高龄失能失智老年人护理服务需求。

“作为老年人,我们养老的愿望其实很简单,只要吃饱穿暖,养老院安全有保障,服务能到位,就行。”今年86岁的肖大树虽然是今年才入住的老人,但他已经计划把自己的老伴也接过来一起养老。用他的话说,只要养老院服务好,价格合理,现在老年人需求还是很迫切的。“现在这个养老院遇到了严重的经营困难,希望政府能给予关注和补贴,帮助养老院渡过难关,让老人们享受物美价廉的养老服务。”

2021-12-27 奚冬琪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17260.html 1 王慧兰老人:盼有更多价格合理的普惠养老机构 17,260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