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民意周刊

我眼中的“政务服务改革”

《 人民政协报 》 ( 2021年12月27日   第 07 版)

作者:牛永华

政务服务改革、“放管服”改革是政务服务工作的一件大事,也是人民群众关注的热门话题。近年来,改革给营商环境带来了怎样的变化?笔者作为一名办事者、创业者,最有体会和发言权。

从“办事难,找人难”到“该办一定办”

“有一次我到某部门办事,按常规只需几分钟就能办到的事,往往需要花费几个小时,甚至几天也办不下来,每办一件事总是楼上楼下到处找人签字,有时找到这个找不到那个,给办事群众增添了不必要的麻烦……”“记不清有多少次了,每一次找你办事你总有理由推脱,本来是分内的事,随便一句话就将我打发了……为办一件事我是跑细了腿,磨破了嘴,费尽了力,受够了气……”这两段文字,分别出自我2000年和2014年在两家新闻媒体上刊发的稿件。当时,我在文章中对个别工作人员的“衙门作风”提出了批评。

那时,我远离家乡,在深圳从事电器修理,是一名个体经营者,也是无门无路的普通百姓。几次办事碰壁的经历让我既无助又困惑,我总是在想,这样的情况到底什么时候才能改变呢?

近几年,已过天命之年的我对故土的思念与日俱增,然而早年因种种原因被注销的户口却成了回乡的最大障碍。不久前,我回到家乡——河南省镇平县,准备办理举家准迁落户的相关事宜。因为之前的经历,我对到政府部门办事总有些忐忑和疑虑。但那些已成村、镇、县各级干部的同学和朋友都给我传递了明确又清晰的信息:按政策该办的一定会办。吃请收礼法纪不允许,工作作风时刻受监督……

果然,按照有关要求和必要程序,我很快就在规定工作日内如愿办理了户口准迁相关事宜。办理过程中,工作人员没吃一顿饭,没喝一口茶,没抽一支烟。我曾经撰文批评的“办事难,找人难”“为办一件事四处找人推诿扯皮”现象也没有出现。当一本承载着漂泊游子思乡愁绪的户口簿递到我手上时,我不禁感慨:“政务服务改革”真的给百姓带来了全新的办事体验。

投身其中,感受巨大变化

如果说这次办户口的过程只是让我小小体验了一下“政务服务改革”的成果,那之后的工作经历,则是让我更深刻地体会了这些年国家政务服务改革后发生的巨大变化。

去年秋天,正在某物业公司从事项目经理工作的我偶然间得到一个消息:镇平县政务中心物业部正在组建管理团队。于是,我辞掉物业经理的工作,来到镇平县政务中心,开始从值班保安做起。

在政务中心,我近距离地感受到了工作人员体贴入微的服务:从便民的打字复印到应急的医疗护理;从咨询、导引台到“马上办”工作区;从“受审分离一站式服务”到免费邮寄证件到家;针对不同层次群众需求,配备专门人员提供针对性的专项服务,办事只进一扇门,只为群众少跑路。在这里,“服务型政府”理念已经深入人心,贯穿工作始终。

同时,作为一名久居异乡的曾经的创业者,我也亲历了“放管服”改革带来的巨大变化:从曾经历过的工作人员工作作风“粗、冷、硬、横”,到今日的无微不至贴心服务;从曾经的“楼上楼下到处找人”相互推诿扯皮,到今日的一网通办“办事只进一扇门”;从曾经的部门行为、官本位意识,到今日的换位思考“以群众为关注焦点”;从曾经办事群众的心理隔阂和牢骚抱怨,到今日感激的话语和张张笑脸……人还是那些人,事还是那些事,两相比较可谓“冰火两重天”。

此后,在政务中心领导的安排下,我和基层工作人员一起参与“把门问效”,受理群众投诉,填写群众满意度调查。几个月来,我与政务中心工作人员朝夕相处,他们不辞辛劳、心系百姓的作风深深打动了我。在此期间,我相继撰写了《政务人之歌》《政务服务新风赞》《营商环境更优化》等文学作品和新闻报道。这一次,文字登报已不是为了批评,而是为了表扬和赞美。

如今,我感受到了党委政府在转变政府职能、深化简政放权、创新监管方式后政务服务改革带来的巨大变化,体会到了“放管服”改革、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给老百姓带来的实惠和切实利益,以及由此带来的党群关系、营商环境和社会环境的根本改变。我相信,随着政务服务和“放管服”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它一定会对优化营商环境,促进区域经济健康发展继续起到有力的助推作用。

2021-12-27 牛永华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17275.html 1 我眼中的“政务服务改革” 17,275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