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民意周刊

宁波市鄞州区:

艺术“小切口”,带动乡村振兴“大场景”

《 人民政协报 》 ( 2021年12月27日   第 07 版)

走进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塘溪镇童夏家村,随处可见哲学小道、哲学漫画墙、哲学走廊……这个有着400多年历史的古老村庄摇身一变成为“浙东哲学小村”,哲学文化IP逐步突显。近年来,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紧紧围绕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标杆区的目标,探索走出了一条以艺术振兴乡村“小切口”,推动共同富裕“大场景”的发展道路。

以艺术振兴乡村,鄞州区聚焦镇街村社自然资源、人文资源,开展全域摸底调查,形成资源库。出台《鄞州区艺术振兴乡村(社区)工作方案》,立足各村优势资源、特色资源,“因村制宜”制定符合各村实际的振兴路径。坚持校地联动,探索以专业团队为引擎、本地群众为主体、镇村后勤为保障的工作模式,由专家整体把关村庄规划和风格设计,同时充分挖掘本土能工巧匠,创新点位设计、小品打造、故事融入。除了为塘溪童夏家村设计了“哲学振兴”路线图,全国首个以“中央音乐学院”命名的乡村音乐教室落户鄞州区东吴镇童一村,平均年龄73岁的东吴镇天童老街“80草根艺术团”还受邀登上中央音乐学院的舞台进行表演。鄞州区城杨村邀请中国人民大学专家团队驻点,指导村民自主用毛竹编制的巨型“农夫草帽”、酒瓶等,成为村中地标级景观。

另外,鄞州区还注重用好政府与市场“两只手”,创新打造村企结对、镇企共建等平台,鼓励企业等参与乡村建设;探索建立PPP、乡村基金等方式,畅通市场资本引入渠道。横溪镇大力探索“自动驾驶+”乡村旅游、休闲康养等应用,拓宽了横溪镇艺术振兴乡村发展路径。

艺术振兴乡村天地广阔,产业振兴是引擎。湾底村党委坚持农商旅联动发展,以打造全国规模最大的桑果种植基地为突破口,逐步打造出植物园、天宫城堡、非遗博物馆等一系列“近郊型”文旅项目,实现村集体净资产11亿元、集体年可用资金3260万元、农民年人均收入7万元、年人均分红1.5万元。

(宁波市鄞州区乡村振兴局供稿)

2021-12-27 宁波市鄞州区: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17276.html 1 艺术“小切口”,带动乡村振兴“大场景” 17,276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