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学术家园

水乡情怀,直抒性灵

——试论沪上水乡女诗人枫肥诗歌的艺术特征

《 人民政协报 》 ( 2021年12月27日   第 10 版)

作者:崖丽娟

诗人枫肥是上海市青浦区金泽籍人,居住在江南水乡朱家角,与山水相居,与自然为伴。这位水乡女诗人不仅人长得灵秀,她的诗歌也充满了自然的气息,体现出一种自在豁达的生活态度,她用诗歌牵起大地山川、自然田园,追寻光阴足印,与心灵对话,对生活进行多维解读,寻求人与自然的哲学观照,直抒性灵的现场观感,为读者营造出空灵而神秘的诗意空间。

诗歌与自然相生,创作与生活共鸣。诗歌是人类创造的美,我们常说一位好诗人应具备两个特点:一是对生活的热爱,对有情人生深切的眷恋与介入;二是超脱于当下,关注与反思人性的光辉。诗人枫肥以其对诗歌的虔敬再次印证了作为优秀诗人的特质,先后出版3本诗集《那棵枫树》《听枫》《雪迹》。她在诗中为我们展现了极其庞杂而又清晰的物态、情态、心态、世态及诸多不可见之态。我们面对怎样的世界,并不完全取决于世界的本来面貌,人的视为判断起到重要作用。诗歌是一种生命在场的方式,枫肥以其独特的视角,让人感受到诗画江南的清丽和烟火人间的美好,无论花草瓜果美食,还是读书思考写作旅游,在岁月的流逝中,她笔下的一切,自然而然交织出极具审美价值的精神空间和颇具情志意态的立体化剖面。她的诗,在诗意之外,值得回味。

诗必须有独特的具体的细节,否则就会浮在词语的表面。诗人枫肥用工匠精神精雕词语,磨炼意境,让每个字都获得尊严,让每个词都显现价值。她的诗注重细节的描写,诗歌意象丰盈,起承转合间把日常生活赋予她的灵感和体悟精准而妥帖地传达给我们。可以说,枫肥对文字的判断力一方面得益于她对文学的鉴赏力,另一方面则源于她敏锐的洞察力。她的《独行》《悟》《网》《一直在路上》《雪迹》等都是我喜欢的佳作。正如上海社科院诗歌评论家孙琴安教授评价:枫肥的诗歌充盈着浓烈的水乡情怀,简洁、干净、朴实。

境界往往作为衡量审美价值和艺术水平的标准而存在,它也是衡量审美对象规定性的一个重要标准。枫肥是一位热爱生活,拥抱生活的诗人,她从自己走过的时光中抒写美好的情感,创造生活的诗意。很多诗人都写过爱情诗,女诗人尤其。枫肥的爱情诗以清新深情的抒发吟咏令人过目难忘,把爱情写得哀而不伤,情深义重。此外,枫肥也写乡情和亲情,《秋叶北》就是她写给儿子的诗,那是一位母亲深深的自豪:北风吹/秋叶安抚大地/那是你的雪/心中一朵朵飘起/散开 蔓延 乘风归来/秋叶北是你喜欢的名字/秋分经霜降/路过寒露/一颗果实依然立在枝外/沉默 寡言 忠厚 仁义/年轻的侠客敢于面对冬天/秋叶北/是我喜欢的名字/带来了一把生活的钥匙/用你的火/用你的意志/打开生活的舞台/秋叶北/带着信仰的大男孩/因为风吹的缘故/让小雪轻抚消廋的日历/泪花满腮/憧憬新的未来。这首《秋叶北》谱成歌曲在亲友间传唱,母子间的温情溢满字里行间。

诗歌有关我们是谁、我们如何生活、我们如何安顿心灵的问题。现代诗歌书写的难度之一还在于诗人如何寻找出一种与现代精神处境对称的语言表达方式,通过作为思想载体的诗意内涵来揭示生活的真相与意义。诗人如何才能过滤生活杂质并提炼转化为内在激情,写出积极的诗歌?有些诗人选择回避现实,但枫肥的诗歌始终是乐观的,充满了爱与温暖,既出世也入世,如《拱成一座仰望的星空》《翻越所有的高冷》《抽出盛大的春》《绕不开雨水》《“烟花”台风》《云朵也在祈福》。这些诗读来内敛克制,在一定程度上调和了诗意与生活之间形成的反讽意味和戏剧性张力,使得诗歌具有愉悦审美价值。

诗歌是感情的强烈流露,诗人的写作都需要抒情的动力,个人经历、生活经验是我们获得抒情源泉之一,阅读是另一方面。有时候阅读得到的东西经常比自己冥思苦想得到的多,它们可能会让你的写作更具方向感和体系化。诗人枫肥大量阅读了当代诗人的优秀诗歌文本,她对现当代诗歌的稔熟让我惊讶。这样开阔的视野,使得她这些年的风格有所变化,以前的诗歌简洁有力、富于节奏感,而现在更为婉约和柔美,节奏也变得相对舒缓。

诗歌作为一种语言艺术,与绘画、雕塑、建筑造型艺术依赖空间不同,时间是它潜在的永恒主题,枫肥的诗歌创作如何在时间的流逝中保持定力并使自己的声音永远不发生变质,或许仍有一段长路需要坚持和摸索。

(作者系上海市文史馆《世纪》杂志副主编)

2021-12-27 崖丽娟 ——试论沪上水乡女诗人枫肥诗歌的艺术特征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17293.html 1 水乡情怀,直抒性灵 17,293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