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学术家园

感恩 感怀 感念

——记“郭汉城先生追思会”

《 人民政协报 》 ( 2021年12月27日   第 12 版)

《郭汉城文集》

本报记者 郭海瑾

近日,由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主办的“郭汉城先生追思会”在京举行。中国艺术研究院院长韩子勇、中国艺术研究院副院长祝东力等出席会议,院内外戏曲学者以及郭汉城先生的家属等参加会议。追思会由中国艺术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喻剑南、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所长王馗分别主持。

郭汉城先生是著名戏曲理论家、评论家,是中国戏曲理论民族化体系的重要创建者、中国戏曲现代化的奠基人和推动者,也是“前海学派”的重要学术带头人,曾获首届“中华艺文奖·终身成就奖”,著有《戏曲剧目论集》《当代戏曲发展轨迹》等,联合主编有《中国戏曲通史》《中国戏曲通论》等,著述收录于《郭汉城文集》。郭汉城先生于2021年10月19日辞世,享年104岁。

追思会上,韩子勇在讲话中总结了郭汉城先生的高贵品质、治学精神和为人处世态度。他指出,当代学人要学习郭汉城先生一生追求光明、追求进步跟党走的坚定信念;学习他热爱戏曲事业,兢兢业业勤奋钻研的工作态度;学习他淡泊名利、团结同志、顾全大局的精神。他认为,汉城先生不改初心、矢志不渝,坚定信心跟党走,直到生命最后一刻;汉城先生一生著述颇丰,涉猎广泛,既有政策方面的解读,也有戏曲方面的研究,还有大量剧本和诗词歌赋的创作,但他始终有一个焦点,就是中华戏曲,这种择一业干一生、甘于寂寞、不为流俗左右的定力值得学习;汉城先生解放初期担任文化局领导,后来又是艺术机构管理者,但他和张庚先生等一批老艺术家为了中国戏曲学科学术的建设发展,高风亮节,团结协作,这种顾大局的集体主义精神也正是我们所需要的。

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龚和德、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原所长王安奎、中国剧协原党组副书记王蕴明、中国戏曲学院教授周育德等学者深情回顾了与郭老交往的点点滴滴。他们表示,郭老平易近人、极具亲和力又不失原则性,提携、爱护、关怀后辈学人的品格令人深深怀念。中国戏曲学会常务副会长赓续华、文化艺术出版社前总编沈梅等学者也认为,郭老的一身正气是对后学者的一种呼唤,更是一种巨大的精神鼓舞,他们表示要将先生的这种高贵品格传承下去,给予后辈内在精神动力。

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黄在敏、谭志湘、吴乾浩、马也,梅兰芳纪念馆馆长刘祯,中国戏曲学会副会长万素等学者也表示,郭老的治学思想、学术理念、学术作风以及对戏曲事业的坚守,不仅令人感动,也为后辈学人树立了榜样。他们希望在新时代能够继续发扬张庚先生、郭汉城先生等老一辈艺术理论家的学术风范,把先生们留下的精神遗产发扬光大,也愿意跟随先生们的脚步,为戏曲事业的发展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

祝东力在总结发言中说,郭汉城先生经历了烽火、战火的淬炼,也有长期、深厚的学术上的积累,具有这样的影响力、感召力,足以领袖群龙的前辈大师学者,是不多见的。今年是中国艺术研究院建院70周年,郭老的生平事业是中国艺术研究院学术传统和精神遗产的重要部分,也是中国戏曲学科、中国戏曲事业的重要部分。他建议,把对郭老的研究作为一个科研项目,由戏曲研究所主持,由院内外专家学者共同参与、共同推动,把对郭老的追忆、追思、缅怀体现在对他学术踪迹的追寻、研讨当中,以此来继承、光大郭老的事业。

最后,王馗说道,这场追思会的主题是感恩,一是感恩像张庚先生、郭汉城先生等前辈大师对中国戏曲的付出,正是因为他们终其一生为戏曲所作的贡献,而今带来这项事业的长盛不衰;二是感恩有郭晓苏、舒志等家属们的精心呵护,让郭老颐养天年,让先生在晚年能够依然保持健康的身体状态,激励后辈学人。

2021-12-27 郭海瑾 ——记“郭汉城先生追思会”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17297.html 1 感恩 感怀 感念 17,297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