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教育在线

大学生对高校教学满意度有待提高

——“十四五”时期高等教育发展需要关注几个关键问题

《 人民政协报 》 ( 2021年12月29日   第 10 版)

作者:许海霞

日前召开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十三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深入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的若干意见》。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会议时强调要突出培养一流人才、服务国家战略需求、争创世界一流的导向,深化体制机制改革,统筹推进、分类建设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我国目前的高等教育实践与培养世界一流人才需求的差距在哪里?

为做好“十四五”规划编制研究工作,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从2020年11月至今年上半年分领域召开系列专题座谈会,聚焦当前中央关心、百姓关切、社会关注的教育重点、热点和难点问题,座谈会坚持问题导向和一线原则,面向一线校长教师、基层教育行政部门负责人、专家学者等广泛征求关于“十四五”时期教育重大问题的意见建议,以期广开言路,汇聚专家智慧,为“十四五”时期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建言。本期特别推出专家们关于高等教育的调研发现和发展建议。

高校作为人才培养和输出的主体,需要主动顺应经济社会发展、科学技术进步大趋势,不断优化培养模式,尽快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培养出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优化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了向国家教育发展建言,我们组织的高等教育座谈会汇聚了来自省市教育主管部门的负责人、来自高校的校领导、二级学院院长、教授,以及教育研究领域的专家学者。围绕人才培养问题,与会专家指出当前我国高等教育急需解决的两大问题。

首先,如何解决全球化背景下我国高层次人才培养的本土化问题。一位知名大学校长指出,当前我国人才层次越高,对国外高校的依赖性越高。拥有海外就学、科研经历的“海归”群体在竞争过程中具有明显优势,本土高校毕业生在求职、晋升、薪酬等多方面受到制约。这种现象反映了我国高等教育与海外顶尖水平依然存在差距、对本土的高层次人才缺乏正确评估。专家们建议,“十四五”时期深化改革研究生人才培养模式,切实提升研究生教育质量与效益,尽快实现本土独立培养具备国际竞争力的高水平研究生的目标;加强高层次人才培养的实践环节,人才培养过程与岗位训练、行业专家密切合作,培养出兼具理论水平和实践创新能力的高层次人才;完善本土人才的科学评价,形成中国特色的评价体系,注重对人才培养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贡献。

其次,大学生对高校教学满意度不高的问题亟须解决。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曾于2016年5月-6月间面向全国350所高校的4.89万名学生开展了“高等教育满意度调查”,结果显示高等教育总体满意度指数为69.42分,其中大学生最不满意的10个方面中,有8个与教学相关。究其原因,一方面,当前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与社会经济发展需求不完全匹配,高校本专科毕业年级学生的满意度水平较低;另一方面,高校还未彻底解决重科研轻教学、只教书不育人的问题,突出表现在只有极小比例的经费直接用于学生和教学。为此,专家们建议,“十四五”时期要彻底扭转重科研轻教学、只教书不育人倾向。警惕教学和人才培养“两张皮”,加强传授知识的教学与人的发展的内在联系和统整,比如允许学生主动参与课程的构建,形成主人翁意识,鼓励学生自我学习与探索;加大直接用于教学的经费投入,为日常教学、实训实习、教学改革提供充足的经费保障;大力提升教学质量,切实提供学生满意的教学。

增强高校治理能力,提升高校治理水平。近年来随着高校所有权与管理权渐趋分化,办学自主权不断扩大,高校的独立法人地位不断明确。但是,现阶段政府集权现象依然严重,政府仍然掌握着高校教育、学术与经济资源及其分配权、组织人事权等关键权力,不利于其他利益相关者在高校治理中充分发挥作用。同时,高等教育治理主体间缺乏沟通、协调,甚至各自为政,导致治理效果低下。专家们建议,“十四五”时期要落实高等教育省级统筹权和高校自主权,切实保障高校学科专业设置权、学位点建设权、人事管理权、教师职称评审权、招生自主权,激发高校自主治理的活力;要加强高等教育综合治理,各治理主体间应加强协调与协作,避免政出多头的“碎片化”治理;政府管理以宏观管理、结果管理为主,激发高校自主谋事业、促发展的热情。

高质量推进“双一流”建设。“双一流”建设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目前,我国已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高等教育体系,同时一批高校率先突破,发展成为高等教育高地,但真正迈入世界一流行列的我国高校和学科还不多。突出表现在,当前我国高校创新能力不足,研究与开发人员缺乏,原创性技术创新较少,国家“卡脖子”工程与重大项目的专项博士生培养不足;我国高校习惯按学科组织师资队伍、开展学术研究,这种模式限制了学科交叉融合,不利于培养创新拔尖人才,不利于学科创新,不利于产生重大创新成果。专家们建议,“十四五”时期要加强“双一流”大学建设,提高“双一流”建设高校的创新策源能力,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做出引领性原创成果的重大突破;建立科学、有效、独具中国特色的高校评估体系;大学评估要吸纳社会和第三方评估。同时,加强世界一流学科建设,打破传统、刚性的学科界面,进一步推动学科交叉融合;警惕学科评估的利益化、行政化、功利化,回归学科评估“以评促建”“以评促改”的发展初心。

全面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走内涵式发展道路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十四五”时期高等教育发展不仅限于主流精英高校,还要考虑高等教育其他重要组成部分的发展问题,比如地方高校作为我国实施高等教育的主力军,资源“瓶颈”现象突出;民办高校上市融资存在政治风险、经济风险和质量风险;中外合作办学壁垒明显、合作模式受限的问题等。专家为“十四五”时期高等教育全面实现内涵式发展指出方向。

首先,加快打造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高校。基于“在地化”优势,对接地方产业需求,突破资源“瓶颈”;进一步明确应用型高校与高职本科内涵和定位,避免高校“同质化”发展倾向,实现地方性高校特色化、错位化发展。其次,妥善解决民办高校上市融资问题。系统评估我国民办高校上市融资的政治风险、经济风险和质量风险,完善民办高校上市融资的监管体系。最后,扫除中外合作办学壁垒。完善中外合作办学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体系;制定内地与港澳台地区合作办学的有关政策法规;建立国外高校的准入标准及中方高校的合作规范。实现中外合作办学高质量、特色化、可持续发展。

(作者单位: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

2021-12-29 许海霞 ——“十四五”时期高等教育发展需要关注几个关键问题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17405.html 1 大学生对高校教学满意度有待提高 17,405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