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教育在线

内驱力是被引导出来的

《 人民政协报 》 ( 2021年12月29日   第 11 版)

作者:何小雪

初看这篇文章也是因为朋友的转发和又一次被问到,文章中这些孩子们到底是怎么一下就开窍了?要怎么做才能像文章中提到的给与孩子无条件的爱和信任?怎么我的孩子无论做什么好像都是那么的不情愿,那么的痛苦,那么的“矫情”……我到底要怎么做才能让孩子成为他自己,让我成为我自己?

说着说着,家长又开始焦虑起来了,我也跟着焦虑起来了,转头看了看家里的娃娃,感觉即便是知晓不少心理学知识,似乎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我依旧也是要一点一点摸着石头,或者是摸着我家娃娃的小脑袋,过河。

重新又读了原文,突然想起在国外学习督导师督导时候的一句话:这世上没有无条件的爱。老师当时接着说,我们的爱本身是具有方向的,如果你真的要给一个人无条件的爱的话,他(来咨询者)就会像被放在了一望无垠的沙漠里,没有方向,不知道要向什么方向进发;那样的话,他会恐慌,会焦虑。所以爱是需要有条件的,是需要给出方向的。如果爱真的是无条件的,那么作者不会对自己8岁的孩子说妈妈也好想要个A啊。文章里作者的行为其实是在表达:我对你的学习是有要求的,但是比起爱学习成绩我更爱你。生活中,家长们其实都是会关注,甚至有些过于关注孩子们的学习成绩、学习结果,言语中行为中都透露着对成绩的关注,而留给孩子的主观感受是:爸爸妈妈看不见我,看见的是我的成绩,那不是我。孩子是要被照见的,心理学中,称之为镜映。生活中我们可以通过观察看到,当孩子无论是正在玩还是正在学习,还是在做什么的时候,他会抬头寻找家长,其实他是在寻找家长的视线,他会追随家长的视线所及,当他感受到他在意的人的目光的时候,他会被鼓舞,那么他就会更好更多地去“专心”于他当下正在做的事情,因为他知道他做这些事的时候,会被看到。爱是要给出方向的,这种方向不能仅靠言语的传达,还需要用行动,用目光去指引。我们观察刚会爬的婴儿的时候,会发现小婴儿会爬几下之后抬头寻找妈妈或者看护人,看到她们的脸的时候,会突然笑得非常灿烂,然后接着使劲儿地、拼命地连着爬好几下,甚至会使劲儿到把自己绊倒或者磕到。那一瞬间迸发出的小“动力”,就是他被看到后迸发出的他内在的力量。所以内驱力其实不是被培养出来的,而是被引导出来的,就像柏拉图曾经说过,每个孩子都是带着一箱子财宝(能力/天赋)来到这个世上的,只是需要寻找对正确的钥匙打开。

(作者系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2021-12-29 何小雪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17411.html 1 内驱力是被引导出来的 17,411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