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教育在线

建设高素质创新大军需全民科学素质普遍提高

《 人民政协报 》 ( 2022年01月05日   第 10 版)

吴昌德

科学普及是国家和社会普及科学技术知识,倡导科学方法、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的活动。科学普及的根本目的,是提高全民科学素质,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要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没有全民科学素质普遍提高,就难以建立起宏大的高素质创新大军,难以实现科技成果快速转化。”现在,科技创新的极端重要性已经越来越成为全社会的共识。但是,对科学普及却程度不同地存在着重视不够、推动不力的问题,制约着科技创新的发展进步。亟须加强宣传教育,充分认识科学普及对于科技创新的重要作用,增强抓好科学普及的积极性主动性,促进科学普及与科技创新比翼齐飞。

科学普及培植科技创新的厚实土壤。科学素质是国民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文明进步的基础。一个国家的创新水平越来越依赖于全体劳动者科学素质的普遍提高。知识经济时代,一个国家的科学普及水平,反映这个国家的物质文化发展水平,直接影响国家的科技创新能力。加强科学普及,对提高公民科学素质,营造热爱科学、崇尚创新的浓厚社会氛围至关重要。科技创新与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有人说得好,如果把科技创新喻为“通天塔”,科学普及就是“塔基”。高大壮美的“塔身”,离不开“塔基”的牢固支撑。没有全民科学素质的普遍提高,就缺乏搭建科技创新摩天大楼的坚实基础。加强科学普及、提高全民科学素质,是弘扬科学精神、培育创新文化、推动科技自立自强的基础性工程。

科学普及推动科技成果快速转化。科学普及不仅为科技创新创造良好的人文环境,而且为科技创新提供了广阔的市场资源和应用场景。科技创新的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需要在市场上实现其价值,才能持续发展、不断提高。科学普及不到位,科技创新难发展。只有提高全民科学素质,普遍了解和认可科技创新,才能有足够多的掌握新技术的劳动者、乐于使用新产品的消费者和踊跃投身新业态的从业者,科技创新成果才能不断发展进步,造福社会和大众。移动通信和互联网技术在我国的迅猛发展,生动展现了科学普及与科技创新互动互促的关系。如果没有新中国成立以后在科学文化大普及环境中成长起来的“50后”“60后”,没有改革开放以后成长起来的科学素质普遍提高的年轻一代,我国互联网产业今天的辉煌是不可能的。

科学普及夯实科技创新的人才基础。人才是第一资源。科学技术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竞争。实现科技自立自强,关键在于培养造就一支宏大的高素质创新人才队伍。科学普及对科技创新人才的成长影响至深。古今中外的大量事实表明,丰富多彩的科普活动,能有效培养青少年探寻大自然奥秘的兴趣,激发人们献身科技创新事业的志向,为创新人才的发现和成长创造良好环境条件。爱因斯坦的《物理学的进化》、法拉第的《蜡烛的故事》等科普著作,影响了几代人的成长。《十万个为什么》丛书、华罗庚的《统筹方法》等文章,曾带给几代中国人难忘的科普体验,为很多科技工作者打开了科研的大门。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通过科普拓宽视野、培养兴趣,掌握科学方法,形成创新思维,就会有越来越多的人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整个社会才能出现创新人才涌动、创新活力迸发的生动局面。

科学普及防范化解科技发展负面效应。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既能造福人类,也会带来种种危害。世界科技发展史表明,几乎每一项重大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在推动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同时,都会随之带来某些负面效应,引发社会公众的一些困惑和焦虑。

科技成果的运用如何趋利避害,已经成为当今时代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和寻常百姓日常生活需要面对的重要课题。例如,转基因农产品、人类精准基因工程、干细胞、智能机器人等新技术将会给我们的生活造成什么不良影响?手机电脑怎么防止电磁辐射?电动车充电怎么防止自燃爆炸等。由于对相关科学知识不了解、对新技术新产品不会用、对产生的危害因素不设防,闹出各种笑话、酿成种种人间悲剧的事例屡见不鲜。

加强科学知识的传播与普及,让广大群众用科学知识和科学精神武装头脑,从而提高科学素质,正确掌握使用科技新产品,理性应对各种风险挑战,这不仅是科普惠民、使人人乐享创新发展成果的大好事,而且对于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维护社会大局稳定具有重要意义。在来势凶猛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战役中,钟南山、张伯礼、陈薇、王辰、黄璐琦等一大批医卫界的专家学者,及时权威地科学普及和疫情防控指导,在抵制流言谣言、防止社会恐慌、夺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方面,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2022-01-05 吴昌德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17659.html 1 建设高素质创新大军需全民科学素质普遍提高 17,659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