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民意周刊

春节临近,社会救助保障体系都完善了吗?

《 人民政协报 》 ( 2022年01月10日   第 06 版)

本报记者 张原 李宁馨

“面对民生保障制度建设的新形势新任务,面对困难群众的新期待,社会救助工作需要进一步完善保障体系,提升保障质量,让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更多惠及困难群体。”日前,台盟天津滨海新区工委深入进行了相关调研。

调研中发现,社会救助对象管理信息共享不足、社会力量参与社会救助不够充分及基层社会救助队伍建设需加强是主要问题。如低保对象家庭收入核查涉及的死亡信息、车辆、税务、住房等数据由不同部门分别管理,相关部门之间信息共享不充分,造成核查困难;社会力量、社会救助主要以捐赠形式为主,形式比较单一,参与途径不广,平台不完善,政府资源与社会资源对接不够紧密;同时,机构改革后,街道普遍成立了公共服务办公室(中心),配备了专门的工作人员,但直接从事基层社会救助的工作力量配备不足且“专职不专”问题随之出现。

为此,台盟滨海新区工委提出,要做好疫情常态化下的社会救助工作,兜牢兜实基本民生底线。根据疫情发展及时完善救助工作方案,提前做好疫情防控期间基本生活物资的适度储备,对因疫情造成生活困难的家庭和个人给予分类救助。台盟滨海新区工委副主委陈峥告诉记者,加强社会救助统筹力度十分重要。需要健全社会救助部门协调联动机制,充分发挥社会救助联席会议机制的作用,统筹做好最低生活保障与医疗、教育、住房等社会救助政策以及促进就业政策的协调衔接。同时,完善救助对象认定机制,加强社会救助家庭经济状况核对机制建设,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提高服务对象的精准认定,体现公平正义。

陈峥表示,要完善“救急难”服务平台,推动相关职能部门、社会组织之间的网上转办和转介,提高急难救助的申办效率。加快社会救助信息化建设,立足困难家庭经济状况主动发现、智能预判,健全返贫监测预警等功能模块。强化社会救助监督管理机制,规范社会救助管理服务,强化社会救助资金监管,通过开展社会救助资金检查、社会救助绩效评价等工作,确保社会救助政策落到实处。

台盟滨海新区工委建议,要确保“事有人管、责有人负”,培养一批基层社会救助骨干。鼓励多元主体参与,加大对社会组织、慈善组织、志愿者、企业等社会力量的培育力度,引导各类主体有序发展、充分参与,充分发挥志愿者队伍在社会救助中的作用。

台盟天津滨海新区工委认为,各地要鼓励社会力量参与社会救助支持力度,如有针对性地出台相关支持政策,对社会力量通过捐赠设立帮扶项目、提供志愿服务等方式参与社会救助的,给予财政补贴、税收优惠、费用减免等政策支持,在全社会树立扶贫济困的价值导向。同时,要加强政府救助与社会力量救助的有效衔接,建立健全政府救助与社会力量救助的对接机制,实现无缝衔接,加强统筹协调,建立“大救助”工作机制。此外,可尝试发挥商业保险在救助中的作用,开展困难群众保障项目,把困难群众投保商业保险作为救助体系的补充,进一步缓解困难家庭突发意外伤害造成的生活困难。

2022-01-10 张原 李宁馨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17898.html 1 春节临近,社会救助保障体系都完善了吗? 17,898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