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毅 本报记者 刘喜梅
记者日前从国家医保局获悉,湖北牵头19省联盟中成药集中带量采购近日开标。其中,157家企业的182个产品参与报价,最终97家企业、111个产品中选,中选率达62%,中选价格平均降幅42.27%,最大降幅82.63%。
这是全国首次中成药联盟集中采购,标志着集中带量采购改革拓展到了中成药领域,对于全方位推进集中带量采购改革具有重大意义。根据19省联盟年度需求量测算,带量采购后预计每年可节约药品费用超过26亿元。
多年来,价格虚高问题不仅在化学药、生物药和耗材行业中存在,在中成药行业中也不例外。并且,中成药质量难以评价,且独家产品众多,开展集采颇有难度。因此,自2018年药品集采改革以来,尚未有中成药纳入大范围集中带量采购。
“中成药集采,难,但势在必行。行业的特殊性也不是虚高药价的避风港。”国家医保局医药价格和招标采购司负责人介绍,近年来,国家大力支持中医中药的发展,国家医保局还专门联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出台了支持性文件,以啃下中成药集采硬骨头。
该负责人还表示,通过带量采购,解决药品购销链条中量价脱钩、竞争不规范、带金销售等问题,正是集采的重要意义之一,也是本次19省组成联盟,进行中成药集采的原因之一——既要让人民群众享受到更低的药价,也要净化行业环境,让药品回归到治病救人的本质属性。
记者了解到,过去40年间,我国医药产业发展迅速,“质”和“量”都有很大提升,但是在原有竞争模式下,企业倾向于在终端市场做高数倍价格,形成的虚高价格空间用于通过不规范的手段打开市场,以利益绑定巩固市场。在这样的价格形成机制和销售机制下,真正重视产品质量和疗效的企业反而难以快速脱颖而出。各类企业或主动或被动地对不规范行为形成路径依赖,成为行业久治不愈的顽疾。
制定集采方案是本次集采工作的重头戏。70余位医疗机构临床专家、药学专家、高校及行业政策专家组成的专家组,通过10次专家研讨会,3次湖北省内相关部门联席会议,3次企业沟通会,以及2次19省联盟地区联席会议,最终确定了一份针对中成药特点和难点的创新性很强的集采方案。其中的创新举措,主要包括合并通用名采购、入围采用综合评分、品内竞争和品间竞争相结合避免合谋围标的可能性、引入医疗机构认可度指标、日均治疗费用最低可中选等。
“本次集中带量采购中选价格结果达到了预期,总体上符合量价挂钩的原则,且绝大多数产品特别是采购量大的产品都达到了相当降幅。在后续勾选余量和采购使用过程中,医保部门还会进一步引导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优先选择物美价宜的中选产品。”国家医疗保障研究院价格招采室主任蒋昌松表示。
蒋昌松同时强调,开展药品集采改革的目标绝不是单纯为了降价,更不是降幅越大越好,价格越低越好。“企业成本不同、面临的竞争格局不同、市场预期不同,因此作出的价格降幅决定有差异是完全正常的。在集采中,每家企业自愿参加、自主报价,给出的价格也应该是理性的、合理的。”
对于个别产品组内不同中选产品价格差异大的情况,国家医保局医药价格和招标采购司负责人表示,同种药品间价格差异问题由来已久,成因复杂。中成药集中带量采购的目的并不是拉平价格,更不是拉平生产企业的成本和利润,而是着力去除或减少在企业实际出厂价和终端销售价间不合理的虚高部分,改善不合理的销售模式,让中选产品不需要过度营销即可获得不低于原有市场以及更多的销量,是一个集体去“虚胖”的过程。
近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近年来药品和高值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改革不断推进,用市场化机制挤压了医药价格虚高,累计节约医保和患者支出2600多亿元,也促进了国内医药产品研发和质量提升。下一步,要推动集中带量采购常态化、制度化并提速扩面,让患者受益。对此,国家医保局表示,将常态化、制度化开展药品国家集中带量采购,持续扩大高值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范围。同时,强化对集中采购机构的统一指导,规范地方开展集中带量采购,形成国家、省级、跨地区联盟采购相互配合、协同推进的工作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