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惠兵
近年来,福建泉州加快推进国家产教融合试点城市建设,积极探索具有泉州特色的产教融合发展之路,以“双高计划”为引领,打造职业教育泉州样板。
1月6日,在泉州市政协十三届一次全会上,围绕如何让职业教育有着更美好的未来,不再被视为普通教育的“衍生品”和“附属品”?委员们深入探讨、建言献策。
“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中,最关键的是要按需开展合作。”王清海委员建议,拓宽企业参与合作途径,教育、财政、税务等部门要制定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相关税收优惠政策,加快补齐职业教育事业发展短板,让职业教育更加贴近产业,让更多的学生走进当地企业。
“以推动‘1+X’证书制度为契机,引导全社会树立重视职业教育新观念。”李少婷委员认为,要从供需对称角度出发,促进产学深度融合,鼓励实行“双元”职业教育育人模式。同时,支持龙头企业开展职业培训,形成社会多元办学的产教融合新格局。
“当前,泉州仍面临着产教融合型试点培育企业偏少、行业优势不明显、人才外流严重等问题。”王火花委员提出,推动现代职业教育质量提升计划、产教融合工程等重大项目的实施,为泉州留下更多技术型人才,并出台专项扶持贷款政策,缓解中小民营企业生存压力,坚定企业在泉州长期发展的决心。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职业教育的最大特色。市政协党组书记肖汉辉表示,要发挥好委员主体作用,把协商主业做深做实,助力泉州培育出更多的大国工匠和能工巧匠,实现职业教育的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