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特刊

莫让免税经济差距扼住消费“双循环”

——广东省多件民主党派集体提案关注免税经济发展

《 人民政协报 》 ( 2022年01月24日   第 07 版)

本报记者 林仪 揭春雁

“广东省内没有一家市内免税店!”这个乍一听与普通市民关系不大的问题实际上却扼住了消费市场“双循环”的脉门。

当前,我国正在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其中,免税经济具有吸引消费回流、活跃消费经济等多重作用,是国内外消费市场“双循环”的重要节点。今年,在广东省两会期间,广东省各民主党派都不约而同地关注到这一问题,并围绕做大做强广东省免税经济提交多件集体提案。

事实上,广东发展免税经济起步较早,20世纪80年代初就获批开展免税品经营。但目前,在口岸免税、市内免税、离岛免税及运输工具免税四大类型中,广东主要为口岸免税店,省内尚无市内免税店,免税业态亟须完善。

“广东的免税经济其实并不落后。我们有很大优势,有两家有牌照的企业,要利用好珍贵的牌照,更好地服务双循环。”民盟广东省委会经济委员会委员揭昊指出,深圳市国有免税商品(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深免”)和珠海市免税企业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珠免”)均成立于20世纪80年代初,但由于国家政策限制,两家企业长期在当地经营口岸进出境免税店,近几年才被允许在全国范围拓展免税业务。而广州没有本地免税品经营企业,无论免税店类型、数量还是免税品销售额都与京沪有差距,影响加快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

民革广东省委会经济委员会委员汪田姣也指出,广东省内免税经营企业规模与行业龙头无可比拟。珠免和深免主攻本地口岸免税店,但中国免税(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中免”)覆盖各类型的免税业态,在全国及境外设立了240多家免税店(包括白云机场、广州火车东站、深圳湾口岸等),其收购了日上免税行、海南免税后,更是成为中国免税业的巨无霸,占据内地九成的市场份额。

然而,免税业是强政策的业务领域,民革广东省委会、民盟广东省委会、民建广东省委会的提案均指出,广东省关于免税经济的政策配套支撑略显不足,缺少完备的行业发展指导性文件和专项政策,如购买资格确认、免税牌照、进出口保税、行业监管等关键性政策,以及相应的条款细则和程序手续,均需进一步细化完善。

为此,民革广东省委会和民盟广东省委会建议,由省政府层面统筹,推动财政、海关、税务、商务、文旅等部门协作,积极向国务院及授权部门争取设立市内免税店、推动龙头零售企业获批免税经营资质;推动省市出台相关配套支持政策。

2021年以来,全国多地开始推进市内免税店建设,广州、深圳也在积极布局,但大多仍处于规划探索阶段,免税经济仍然集中分布在机场、口岸和综合保税区,难以突破空间和时间的限制。且与市内其他商圈割裂,缺少良性的经济互动,消费拉动有限,限制了免税经济的整体潜力。

民革广东省委会建议,借助两个合作区建设“特区中的特区”契机,争取在前海、横琴指定区域试行离岛免税相关政策。在广深等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先行试点,比照跨境电商标准率先探索适度放宽进境免税购物额度。

民盟广东省委会则从壮大市场主体,推动免税购物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方面建言:加大力度支持珠免、深免扩规模拓渠道,在大湾区城市和口岸增开各类型免税店,参与海南离岛免税和岛内居民免税业务,拓展省外口岸免税业务。同时,发挥广州商贸业发达的优势,推动当地大型商贸流通企业申请免税经营牌照,争取全免税渠道经营资质。吸引中免继续加大在广东投资力度,同时研究引进中服免税、王府井等更多免税运营商,鼓励企业把免税采购、仓储、服务等更多业务环节放到广东。

与其他地区的免税经济相比,广东如何走出自己的特色?民建广东省委会建议,发展特色免税项目,激活免税市场消费新活力。例如,传承和弘扬南粤侨乡免税文化,在市区内建设特色免税商业街区,引入具有岭南特色的本土品牌,丰富免税商品种类和属性。同时通过“线下店+线上商城”“市内购买+机场提货”等特色服务方式来吸引消费者,提升免税购物体验,打造具有地方文化特色的免税商业区。

2022-01-24 林仪 揭春雁 ——广东省多件民主党派集体提案关注免税经济发展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18579.html 1 莫让免税经济差距扼住消费“双循环” 18,579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