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校园’既能有效落实‘从娃娃抓起’,又能达到‘小手牵大手’的目的。因此,涉及宣传教育,有关部门首选‘进校园’。为配合禁毒教育、环保教育、法治教育、垃圾分类、食品安全等工作开展,门类繁多的‘进校园’活动往往让学校疲于应付。”在1月18日开幕的陕西省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上,省政协委员、宝鸡市副市长李瑛呼吁,莫让“进校园”成为中小学校的负担。
李瑛表示,近年来,尽管教育部出台的《中小学生减负措施》等规范性文件,明确强调不得随意要求学校组织学生参加与教育教学无关的活动,但从基层掌握情况看,涉及中小学生的各类“进校园”活动有增无减,亟须进一步加强整体管控。
这些“进校园”活动不仅门类广,且花样多。包括童谣传唱、演讲比赛、征文活动、故事大赛、书法绘画、主题班队会、网络知识竞赛等,每一样都需要学校和教师花费时间、精力去谋划、组织、实施。且评价标准越来越细,工作要求越来越高,导致学校承担的教学以外的社会性事务逐年增多。但其中一些仅是为了完成上级考核任务或创造地方特色,形式大于内容,教育意义甚微;不少“进校园”活动没有经过严格的审批程序,往往发个通知、开个会议,任务就布置了,学校只能被动接受。
为切实减轻学校和师生负担,李瑛建议,要切实规范各类“进校园”活动。先进行全面清理排查。除党委政府要求的中心工作、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安排的重点事项、学校自行安排的教育活动外,其他部门或组织面向中小学校开展的“进校园”要做到能减尽减、应减尽减。要实行归口管理,由各级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对“进校园”活动实行统一审核、统一管理、统一发文,统筹把握“进校园”活动总量,定期公布“进校园”活动清单。要完善备案审批,“进校园”活动开展之前,由教育主管部门对工作依据、目的意义、活动内容、工作方案等进行备案审核,同时全程监管,一经发现与审批备案情况不符,或存在商业广告行为的,立即制止。
本报记者 路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