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版:健康周刊

心理处方助你开心就地过年

《 人民政协报 》 ( 2022年01月26日   第 09 版)

作者:王葵

为了防疫工作顺利进行,这个春节,很多人要放弃奔赴家乡的喜庆团圆,选择“就地过年”。不少人心里多少都会有点遗憾,觉得不回家过年就没年味,从而产生一丝失落之感。事实上,独自在外地过年不仅不会阻断亲情的沟通,这段难得的“空窗期”还能成为你做好未来计划与增强生活品质的重要契机。

对于“就地过年”的游子来说,保持高质量的社交是心情愉悦的关键。假期的闲暇会让我们的社交需求愈发强烈,认知神经科学家Matthew Lieberman等人发现,当我们的大脑不处理任何具体工作时,它的“默认”区域(default network)会活跃起来,其他和具体任务相关的区域则会不活跃。我们的大脑的“默认”部分包含两个关键区域——内侧顶叶皮层和背内侧前额叶皮层,而它们都是和社会关系密切相关的、用于思考和社交相关问题(social thinking)的区域,这佐证了进化论的猜测:我们在时刻准备着社交——当我们的大脑好不容易闲下来的时候,就会默认开始思考和社交相关的内容。

换个方式让亲情不掉线

过年期间,最理想的社交对象莫过于远方的父母。不能回家,但可以跟父母视频连线,请他们指导你做几个拿手菜,让你的年夜饭充满家乡的味道。如果家人和你都不介意,你们可以在各自的住所互相放置摄像头,24小时直播生活,每天约好一个固定的时间,跟家人连线,汇报彼此的情况。把这个时间固定下来,会更有仪式感。

除此之外,还可以找一些可以同步去做的事,感受下“天涯共此时”的感觉。同龄人可以相约在某个平台一起打游戏,一家人在网上开个房间一起打麻将、打牌,或者大家一起边视频、边看春晚。重要的不是活动本身,而是大家共同做一件事、互相陪伴的过程。还可以用先进的网络手段,比如云会议、钉钉等软件,发起一次云干杯,大家一起截图发朋友圈,又是一项同步完成的活动。总而言之,亲情不掉线的关键,就是每年你和家人固定一起做的事,今年换个方式陪他们完成。

制定年度主题计划,用假期规划未来

许多“就地过年”的游子,会选择利用假期为来年立目标,规划未来。值得注意的是,一年最好指定一个主题计划,比如“跳槽年”“健康年”“买房年”等,一切行动围绕主题展开。很多时候我们完不成目标,都是因为太贪心,想要面面俱到。如何确定主题呢?最好的办法就是:列愿望,找共性。你不必刻意去想什么事情重要,只需要把你想做的事情,尽可能具体地写下来,然后合并同类项。如果你的一百个愿望中,有五十个都和房子有关,那今年就是“买房年”。确定完主题,你需要将大目标进行拆解,列出详细的执行计划。这个拆解的过程,就是验证目标是否合适的过程。当你发现,计划的执行难度过高,或者遇到了没有解法的问题,就要及时对年度主题做出调整。

确定了新的一年核心主题后,针对生活的其他版块,也可以定下个小主题和小计划,方法同上。比如,虽然明年是“买房年”,但是在学习版块,你还想一年读完一百本书;在社交版块,还想每个月和一个老朋友吃顿饭……对于小主题,完成与否并不重要,只要年底总结时,最重要的那件事完成了,就是没白过的一年。

规划日常生活,改善假期生活品质

面对漫长假期,许多人并不会好好利用休闲时光,反而在闲下来的时候倍感无聊。其实,即使是在休闲的时候,生活质量还有很大提升空间,值得一提的是,只有主动式休闲才能创造好的生活体验。主动式休闲就是那些需要动些脑筋、花些心思才能享受到乐趣的活动。比如下棋、看书、烹饪、打篮球……这些是主动式休闲,需要你一直投入精力,琢磨每一步棋的走法,每一页书的意思,做菜的每个步骤,才能达到理想的结果。而看电视这项活动,虽然轻松愉快,但是它不需要你集中精神,也没有任何难度,所以大部分人在看电视后还是会觉得空虚。

所以,改善假期生活品质的关键在于规划日常生活,找到能够帮你获得有益体验的活动,开发一些能够让你沉浸其中的爱好,增加这部分活动的时间。看上去这一招并不太难,但确实有些人并不了解自己喜欢什么活动。这就需要你平时多留心,体会和细品自己在参与任何活动之后的心理感受,可以试着每天记录你的感受,一段时间下来回顾一下这些记录,看看哪些活动能让你产生满足感,哪些活动能让你特别投入去做。找到你自己的高分活动,多参与,然后减少其他活动。

春节是我们中华民族一年中最隆重的节日,响应国家号召“就地过年”顾全大局的同时,也建议大家通过积极的活动安排、正向的心态和情绪来面对这个独自在外的“悠长假期”,轻松、愉快地开启新的一年。

(作者系中科院心理研究所副研究员)

2022-01-26 王葵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18717.html 1 心理处方助你开心就地过年 18,717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