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休闲周刊

武强年画传承人马习钦:

贴出春节好祝福

《 人民政协报 》 ( 2022年01月28日   第 11 版)

本报记者 李寅峰

拨通非遗项目武强年画国家级传承人马习钦的电话,那头的他还在忙碌着。“有1万张年画的订单需要完成,怕是忙到除夕也不一定能完工了!”朗朗的笑声中,不是负担,反是快乐。

制作年画,最忙的时节自然是年前。这样的情形,对于马习钦来说,曾经很是习以为常。上世纪70年代,他就在年画厂跟着师傅做年画,临近春节,忙碌是常态。武强县隶属衡水市,位居河北南部,但武强年画,当时最大的市场却在山西、内蒙古等地。

“那时的年画,既是传承下来的古老习俗,也有实用功能。比如窗户纸以旧换新后,贴上年画中的窗画,增加保暖,更增添喜气。”我国北方的农村,一般在腊月二十三打扫屋子后,家家户户便开始张贴年画,内容、形式非常多样。年画在喜迎春节的喜庆氛围中穿越历史,一路走来。马习钦说,“年画是春节期间的重要消费品,消费终端在农村,因此乡土味也非常浓厚。除了上面说到的窗画,还有灯笼画、炕围画、堂屋画、对联画、门神画、灶王爷画,以及许多民间信仰的内容,比如迎接灶王爷的、接过世的三代宗亲‘回家’过年的等等,固定时间张贴,固定时间也会烧掉,寓意‘送走’。”

据史书记载,产生于宋元时期的武强年画,到明清已经颇具规模。武强县城南关形成全国最大的年画集散中心,周边数十个村庄的农民多以年画为副业,农忙务农,农闲印画。但渐渐地,随着社会发展,传统的年画没有了市场。一段时间内,哪怕是过年时节,连他生活的河北省衡水市下辖的武强县,村民们也鲜有购买年画的了。被称为“活化石”的武强年画,该怎么传承下去?马习钦曾经很是担心。

“幸运的是,经历了一些年的低谷,传统文化迎来了复兴的春天。”马习钦说,近几年,国家非常重视传统文化,鼓励和支持传承人创新形式和内容,武强年画的匠人们也积极开展创作和传承工作。“年画增加了装饰、教育、艺术欣赏、收藏等功能。比如今年春节的订单,有一部分是传统的吉祥喜庆的,也有相当一部分是体现仁义礼智信的新形式。还有,原本传统工艺中并没有的生肖年画也越来越火。”

说话间,他通过微信传来一张老虎的年画,画面上,一只大老虎和一只小老虎侧身相对、正面而立,老虎妈妈威风凛凛,小老虎酣萌可爱。马习钦说,正逢农历虎年,传统意义上,老虎又有镇宅辟邪的好寓意,因此,老虎为图案的年画,今年分外“火”。

身为国家级传承人,如何传承好这项老祖宗留下的技艺,马习钦思考着,也在践行着。平时,他在多所中小学担任校外老师,指导孩子们学习年画工艺。但毕竟武强年画工艺复杂,需要较强的美术天赋和功底,绘画、雕刻、印刷技能缺一不可。孩子们在现场的刻板上印刷勉强能学会,绘画和雕刻都需要较长时间的练习。好在,他还亲自带了几个徒弟,都已经是学习了十几年的“老手”,也都是从爱好出发,勤勤恳恳,基本能做到以此养家。武强的年画博物馆中,经常可以看到马习钦和他的徒弟们,或默默创作,或为游客以及来研学的中小学生们现场讲解。

忙碌中,新的一年就到了。马习钦说,以往这时候,都会去各地参加各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展览,现场,红红火火的年画总是卖得不错。疫情之下,虽然少了活动,但传统文化的回归还是可见的。他期待着,手中赶制的这1万张年画,张张都能贴出武强年画的精彩魅力,贴出武强年画的艺术价值,也贴出这项古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带给中华民族传统春节的恒久祝福。

2022-01-28 李寅峰 武强年画传承人马习钦: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18925.html 1 贴出春节好祝福 18,925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