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民营周刊

武汉:市场主体的烟火气又回来了

《 人民政协报 》 ( 2022年02月11日   第 07 版)

胡学英 本报记者 吴志红

元月10日-14日,武汉两会召开。武汉政府工作报告中的2021年,是极具考验、极为难忘、极不平凡的一年。疫情防控决定性成果持续巩固,疫后重振和高质量发展年度任务圆满收官,预计GDP增长12%以上,实现了“十四五”良好开局。

10天之后,武汉市统计局和国家统计局武汉调查队初步核算的GDP数据为17716.76亿元人民币,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2.2%。不仅如此,经过对有关城市数据的比对,我们还有新发现:武汉的增速居万亿城市之首,快速追赶杭州的同时,武汉领先南京的优势继续扩大。

曾经是新冠肺炎疫情风暴眼的武汉,恢复城市元气的速度令人刮目相看。

上下同欲者胜,风雨同舟者兴。企业是市场的毛细血管、也是经济发展中最小的细胞体。武汉GDP增速居万亿城市之首,背后是政企的同心、同舟、同努力。在武汉政府工作报告中,为企纾困的成绩单显示:武汉为市场主体减免税费146亿元,增值税留抵退税204亿元,发放纾困贴息贷款1164亿元,投入各类惠企资金117亿元,新登记市场主体26.96万户。

武汉两会期间,工商联界别委员们也传递出了工商联的声音:工商联作为民营企业的“娘家人”,这一年在做好外向型民营企业发展促进工作,搭建法企、税企、检企、政企、银企服务平台,搭建民营企业产业链融合平台等方面为企办实事,都有突出的成绩。其中,武汉工商联提交的《关于切实发挥外贸综合服务平台作用的建议》被武汉市政协选中,在去年5月7日由市工商联界别委员代表武汉市政协在湖北省政协“围绕市场主体需求 打造一流营商环境”界别协商座谈会上发言,受到湖北省政协好评。

关山万里,寅虎雄行。2022年,武汉市市长程用文表示,武汉将以企业评价为第一评价,以市场主体感受为第一感受,当好“有呼必应、无事不扰”的“店小二”,持续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例如,推进惠企政策直达快享,落实减税降费政策,有效治理恶意拖欠账款和逃废债,着力解决惠企政策落实、中小微企业融资、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等方面的突出问题。再如,实施市场主体倍增工程。在金融方面,培育多层次资本市场,提升“汉融通”平台功能等等。

政策利好频出,许多涉民营经济领域的委员们纷纷表达了对未来的期待。例如,政协委员们对武汉打造全国数字经济一线城市、新型智慧城市标杆充满信心。

按照相关规划,未来3年内,武汉市数字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将超过50%,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作出贡献。

武汉市政协委员,红桃开公司集团党委书记、武汉互联网产业商会会长解砾表示,产业数字化是驱动武汉市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他建议,将民营企业数字经济转型发展融入武汉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决策体系,加快武汉民营经济数字化转型的顶层设计。同时,继续加大数字技术研发平台建设投入,引进和培育一批协同创新体。

经济发展,人才是关键。武汉政协委员、武汉联影医疗科技医疗功率部件事业部总裁褚旭建议,一方面,武汉还要加大引进省外、海外高端人才的补贴政策;另一方面,武汉要大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打造千亿产业集群,做强龙头企业,吸引人才入汉,促进人才留汉发展。

2022-02-11 胡学英 吴志红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19194.html 1 武汉:市场主体的烟火气又回来了 19,194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