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休闲周刊

京西徒步

不一样的新春体验

《 人民政协报 》 ( 2022年02月11日   第 10 版)

本报实习生 李婷

登高望远,是我在老家每年春节必不可少的活动。响应疫情防控号召,今年我独自留京过年,但从小在山里野惯了,在家宅两天,心里总觉得不是那个年味,惦记着去周边转一转。

大年初二,我开始在一些社交平台上找北京适合徒步的路线,标准只有两条:一是能爬山;二是适合新手。

京西古道就能同时满足这两点。京西古道横纵门头沟全境,道路多而且长,这些古道主要有商运道、军用道和香道,沿途与已经废弃的京门铁路交织,虽呈现衰败之相,但古韵犹存。我收集了不少徒步爱好者的登山路线,考虑到对周边环境不够熟悉,也没有朋友同行,从中截取桥耳涧村——韭园村——丁家滩村一段,作为自己的徒步路线。

根据经验,第二天一早我只带一瓶水,两个面包轻装上阵,乘坐公交抵达石古岩站,顺着王平镇健身步道开启我的第一站——马致远故居。因地处西郊,一路上过往车辆不多,人流也少,直到临近桥耳涧村才看到村民。村口赫然立着一块石雕,上面写着“京西古道”,图案中一匹载货的马从中走来。

许是时间尚早,村里很安静。走在狭窄的步道上,一边是山,一边是光秃秃的樱桃园,偶尔听到几声寒鸦叫,不由得有种穿越时空的恍惚感。真正到了马致远故居,才惊觉原来《天净沙·秋思》是对生活环境的真实写照,门前一米宽的流水上建一小拱桥,延伸到门口,屋旁的几棵老树在北风中挺立,木石结构的小平房在岁月的洗礼下显得沧桑。对面的老房子里还住人家,门楹上张贴着红彤彤的对联。

从故居离开,我一路都在寻找火车轨道入口。地图上并无详细的京门铁路标注,正当我以为只能改变路线时,在韭园村口遇到了同样前来徒步的一位叔叔。大背包,冲锋衣,登山鞋,登山杖,这阵仗确实专业,我赶忙上前询问,这位李姓叔叔告诉我,他计划在春节假期重走一遍京西古道,从丁家滩村越过小华山北峰山脊抵达韭园,正准备从南峰一侧返回,我可以跟着他一同返程。

偶遇经验丰富的徒步爱好者,让我的京西徒步之旅更加顺利。我们从韭园沿着火车轨道上山,车轨未经维护已经生锈,枕木有些也已断裂,小路上都是砂石,不算好走,但地势平坦,很快就到了7号隧道和8号隧道。两个隧道都不长,8号隧道出来之后就要上护栏围起来的登山道,山道很隐秘,即使有提前下载的徒步路线图,我们也差点走错方向。山道整体不算陡,爬升200余米,可以俯瞰整个村落,平缓的永定河在阳光下闪着波光,微风吹过也不觉得冷,倒还有些春风拂面的惬意。

我们稍做休整,互相交换了“干粮”,李叔不仅掏出了他带来的年货,还给我这个徒步新手分了热水。来自这里的年味儿,温暖着我这个异乡人。“呜——”竟传来了一阵火车的轰鸣声,循声望去,有载货火车从山间缓缓驶出。即使出发前就已经知道这一带有新旧铁路交会,但真正看见的时候仍然颇为震惊。

从山上下来,出口有一路牌写着“丁家滩环村路”。经李叔介绍,我才知道刚刚走的那一段也属于环村路的范围。再往前走不了几百米,就能听见犬吠,本以为这次徒步已经告一段落,没想到李叔又把我领到了京门铁路上。他拿出一把强光手电递给我,让我沿轨道往前走,体验丁家滩段的铁路路线,他则去4号隧道口等我。如果说此前我还觉得拿手电筒多此一举,那真正到了5号隧道口,我只觉得庆幸。

5号隧道很长,站在隧道口只能看到远处出口的一个光点。仅仅走了十几米,我就已经看不清路,再往前,不开强光手电,伸手不见五指,极其昏暗。加上隧道内没有其他人,我只能听到自己踩在砂石上的脚步声,几乎承受着视觉和听觉的双重刺激,抵达出口时,一种探险成功的自豪感油然而生。与此相比,4号隧道算得上小巫见大巫,几十米的距离,光线也好,途中还遇到了一对带着孩子前来徒步的年轻夫妻。

从废弃铁路上下去,丁家滩村口的值班大爷与我们互相道了“新年快乐”,李叔顺路把我捎回公交站。萍水相逢,结伴徒步10公里,我感受到了不一样的北京,是新春的小确幸。

2022-02-11 李婷 京西徒步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19206.html 1 不一样的新春体验 19,206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