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慈善周刊

满城尽是“兰花”香

——记“七一勋章”获得者、第八届全国道德模范王兰花

《 人民政协报 》 ( 2022年02月15日   第 11 版)

王兰花参与志愿服务(受访者供图)

本报记者 赵莹莹

她待人热情温暖、做事雷厉风行,把解决社区居民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作为毕生事业,被大家亲切地唤作“王奶奶”“王妈妈”“王阿姨”“王大姐”。在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市,这位年逾古稀老人用自己的执着与坚持,让“兰花志愿服务精神”传遍全城。

“靠近我、温暖你”

在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市利通区,王兰花“闲不住”是大家有目共睹的,为了被她笑称为“上管天文地理,下管鸡毛蒜皮”的社区志愿工作,老人情愿“跑断腿”“磨破嘴”。

春节假期刚过,72岁的王兰花早早来到位于裕西社区的“兰花志愿服务之家”,和志愿者们一同开启了一天的志愿服务工作。巡逻完社区环境,她又走进独居老人家中帮忙做家务、一起拉家常,这样的探望每月至少4次。

在担任利通区裕西社区居委会主任时,王兰花就是附近有名的“大忙人”,操心着家长里短的琐事。2004年退休后,本想着可以好好陪伴家人,但空闲的同时,她总感到还有使不完的劲,同样放心不下社区里那些尚未解决的问题。

让她没想到的是,虽然退休了,但左邻右舍的居民在遇到下水不通、暖气不热、空巢老人需要照顾时,还会习惯性地去社区找她,找不到就打电话,甚至找上门。

眼看着大家的需求不断增多,2005年,在社区居委会的支持下,王兰花与同样乐于助人的几位老姐妹成立了吴忠市首个社区志愿者服务小组——“王兰花热心小组”,为社区居民分忧解难。

没有工作场所,她腾出家中的一间房;自己的手机,成了小组的热线电话。很长一段时间,“王兰花热心小组”没有固定资金来源,接到求助后都是王兰花带着志愿者四处募集救助资金。

考虑到社区的事情繁杂琐碎,王兰花和小组的志愿者们把居民反映和待解决的事情记录下来,一件件落实。不知不觉中,积累了10多本特殊的“日记”。

这些年来,“王兰花热心小组”成员悉心照料着社区的孤寡和独居老人,定期为他们洗澡、剪指甲、拆洗被褥,时常帮他们买菜买药、送吃送喝。

一次走访中,王兰花得知社区居民张金霞留下年迈的母亲和年幼的孩子外出务工,她一边发动志愿者上门义务照顾这一老一小,一边为老人争取公益资金、申请城市低保。张金霞返乡听说了热心小组的义举,义务承担起了照顾社区里两位孤寡老人的担子。

和张金霞一样被王兰花感动主动加入志愿者队伍的人,还有很多。从最初的“爱管闲事”,到居民心中的“热心肠”“贴心人”,王兰花把志愿服务当成了一种文化、一种精神。

“人退休了,但思想不能退休!共产党员的价值就是在为群众服务中体现出来的。”王兰花说,“靠近我,温暖你”是热心小组的初心,要坚持不懈为社区居民办好每一件力所能及的实事和难事。

“要把好事做实在”

“刚开始时,没有办公地点,就在我家开会谈计划、计算捐赠金额、总结活动经验。”王兰花告诉记者,热心小组最初制作发放了三四万张便民服务卡,上面印着“有困难找我们,我们有爱心、热心和诚心,义务帮助您”。每天,都有人给他们打电话,包括很多大大小小的杂事。

在王兰花看来,帮不帮是一回事,帮成帮不成是另一回事,“我们帮助别人就要尽心尽力、全心全意。”

2008年,利通区金银滩镇团庄村一名患有急性白血病的幼儿因为凑不够医疗费用,无奈中断了治疗。接到患儿母亲打来的求助电话,当听说孩子情况危急,王兰花没有二话,赶忙把孩子送到了医院。

“抢救到半夜一两点,孩子眼睛睁开了,问妈妈医院是不是下班了。我当时眼泪一下就掉下来了,心想生命这么珍贵,无论如何也要救他。”于是王兰花带头捐款,同时发动社会力量一起帮忙,就像心疼自己的孙子一样。

那段日子,王兰花和孩子妈妈一起,见人就说、见门就进,筹集到了钱就拿到医院付费。最终争取到社会各界人士的爱心捐款逾13万元,把孩子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

这些年来,热心小组救助了很多罹患重病的孩子。为了让有困难的人能随时找到自己,王兰花在办公室准备了枕头和被子,累了就在沙发上眯一会儿。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26岁的马晶被志愿者们日夜坚守的身影打动,主动找到王兰花,申请加入志愿者队伍。有一次,随团队给有困难的居民送去慰问金和洗净消毒的衣物,马晶发现王兰花在离开后又扭头回去了。

“她担心给孩子拿去的衣服不合身。”说起这件事,马晶打心底里佩服王兰花:“从她做的一点一滴的小事中,我深深地感受到什么才是合格的志愿者,不只是去一趟就完事了,而是要把好事做实在。”

去年国庆节前夕,由于工作过于劳累,王兰花在做志愿服务的途中出现脑梗,眼前一花人就倒下了,话都说不出来。所幸被及时送往医院救治,才没有出现生命危险。在她醒来后,第一件事就是给大伙交代志愿服务队工作上的事情。

或许是总有忙不完的事、接不完的求助电话,王兰花语速很快、走路风风火火,脚底走出老茧,大脚趾也被挤变形。哪怕每天大事小情应接不暇,可她忙得开心。

“志愿服务工作不能坐着等”

一个人做一件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这么多年一路走来,也经历了许多坎坷,但王兰花说,她就是一根筋,认准的路就想坚持走下去,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都要克服,“帮助别人让我活得真实、活得坦荡。”

2010年,裕西社区专门腾出社区用房作为“王兰花热心小组”的大本营,正式亮出了“兰花志愿服务之家”的牌子。两年后,热心小组成立了党支部,退休党员参与进来,居民党员跟了上来,在职党员动了起来。现在,“王兰花热心小组”有注册志愿者1205名,其中党员180多名。在治安巡逻、文明劝导、入户“一帮一”等活动中,他们像王兰花一样,守护着浓浓邻里情和一张张幸福笑脸。

曾经的受助者,如今成了志愿服务队的骨干。裕西社区的舒宏勇和弟弟因家庭变故成了孤儿,王兰花隔三岔五为他们带去食物、清洗衣服,还联系学校为他们减免学费,兄弟俩亲切地称她为“王妈妈”。如今,两个孩子不仅开起了水暖维修店,还主动给孤寡老人、残疾人减免服务费用。

截至目前,“王兰花热心小组”帮扶近万人次,募集爱心慈善资金近98万元,参加各类公益活动9000多次,为居民解决生活中各类大小事情7000多件。以“兰花芬芳志愿服务”为统一活动名称,利通区组建了文明劝导、治安巡逻、矛盾纠纷调解等10支志愿服务队,当地注册志愿者达6.5万人,吴忠市的志愿者也随之发展到9.8万人。

2021年6月29日,“七一勋章”颁授仪式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王兰花受到表彰,不久后获评第八届全国道德模范。

荣誉加身,在这位年逾古稀的老党员眼中,更是一份担当、一份责任。

在王兰花看来,小善渐而大德生,不管有多小的力量,也可以汇聚成巨大的光芒。“身边的志愿者越来越多,我们会继续把‘靠近我、温暖你’的‘兰花志愿服务精神’传承下去,为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人民幸福添一把力。”如今,看到许多“90后”“00后”加入志愿服务队,王兰花憧憬着更加美好的明天。

2022-02-15 赵莹莹 ——记“七一勋章”获得者、第八届全国道德模范王兰花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19399.html 1 满城尽是“兰花”香 19,399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