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田福良 摄影报道
北京冬奥会掀起冰雪运动热潮,滑雪、滑冰等运动项目从小众运动迈入大众消费视野,使冰雪产业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借助冬奥会带来的发展机遇,“第八届全国大众冰雪季”在内蒙古自治区也如约红火起来。
“我是南方人,想体验冰雪乐趣,可是对冰雪运动一点都不了解。”春节期间,胡燕辉专程来内蒙古自治区“赶雪”,他在当地媒体新闻客户端的“冬奥冰雪欢乐年”专题上,查阅到全自治区20家滑雪场的资讯。“绝大多数滑雪场都提供教练服务。有的滑雪场一小时的教练服务费用200元,有点小贵,但相对于带给我们的全新体验,还是觉得值。”
每年10月后,内蒙古北方便开启了白雪皑皑的绵长冬季。在自治区118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大地上,尤其是大兴安岭和呼伦贝尔区域,每年被冰雪覆盖的时间长达7个月,是国内被冰雪覆盖时间最长的地方,堪称是大自然给内蒙古人丰厚的馈赠,美丽冰雪画卷蕴含的发展潜力,被这里的人民充分开发释放。
呼伦贝尔的大兴安岭林区是众多北方少数民族发祥摇篮,繁衍生息着诸多古老民族。其中,被当地称为“三少民族”的达斡尔族、鄂伦春族以及鄂温克族,他们留存的传统文化更是给现代林海雪原增添了神秘气氛和探索动能。如今展示给各地游客的“鄂伦春冰雪伊萨仁”(“伊萨仁”是鄂伦春语,集会、聚会之意,是鄂伦春民族传统节日),正是将文化和旅游相结合,让专程来“赶雪”的游客结下“冰雪奇缘”——在敖鲁古雅乡观看驯鹿迁徙、驯鹿雪爬犁比赛,到根河观看《敖鲁古雅》舞台剧,到牙克石体验“泼水成冰”的极寒天气,在鄂伦春参与民俗技艺展演、冰雪观赏、雪地爬犁、雪上冲浪等,都是吸引中外游客了解“三少民族”文化的最佳体验。
茫茫林海,冰雪草原,在地方政府和民众的精心培育下“点雪成金”。“冰雪+运动、冰雪+文化、冰雪+旅游”创造出高质量的文旅产品,并大大提升了冰雪旅游品牌影响力。内蒙古北方经济新发展模式在一片银装素裹中焕发着勃勃生机,带动人民生活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
内蒙古自治区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全力推进旅游高质量发展。搭上冬奥会的快车,内蒙古北疆城市的冰雪运动不仅走近了百姓,更在冰上雪上全面开花,为实现健康内蒙古、推动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深度融合发展贡献着独特的价值。从冰场到雪场,从孩童到花甲,冰天雪地里的自由驰骋、欢畅淋漓,遍地开花的冰雪运动昭示着沉睡的冰雪资源不断被唤醒,内蒙古全民参与冰雪活动热情高涨,过去短短几年间,冰雪运动风发泉涌,遍及全区各地。
伴随冬奥会开幕,“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号召在内蒙古更是深入人心。依托得天独厚的冰雪资源,广泛开展丰富多彩、独具特色的大众冰雪运动130余项,各族群众在雪域天堂里御风而行、自由驰骋,共赴一场速度与激情的冰雪邂逅,共同感受全民健身与冰天雪地的激情碰撞。冬奥会期间,来自内蒙古自治区的运动员韩梅、丁雨欢等进入北京赛事,还有30多名裁判员将执裁冬季两项、短道速滑、越野滑雪、高山滑雪等多个冬奥项目的比赛。
北疆内蒙古更是扎实践行“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产业经济体系正在从以煤炭、电力、冶金、化工等为支柱,向以绿色农牧林业、旅游、冰雪、临空、大数据云计算等为主导的方向转型升级。在呼伦贝尔成立了内蒙古寒地冰雪气候研究中心,建设了国信优易大数据创新创业基地,发展极寒环境汽车等工业品耐冷性测试及大数据产业,发力高寒气候数据采集和研究。近年来,相继推进亚洲太平洋地区冬季汽车测试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陈巴尔虎旗曜石国际汽车高新技术冬季汽车试验试驾基地项目建设,依托临空产业园发展寒冷地区飞行训练和耐冷测试。连续多次成功举办中国量产车性能大赛以及宝马、保时捷、奔驰等品牌汽车试乘试驾活动,冰雪产业影响力不断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