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汪海涛
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推进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思想,抓住了我国民族工作既管当下又管长远的根本,为做好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是党的治国方略在民族工作领域的集中体现,必须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历史方位的战略高度,坚决贯彻落实好。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民族工作作为关系党和人民事业发展全局的一项十分重要工作高度重视,多次专门研究部署。2021年8月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准确把握和全面贯彻我们党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推动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国家统一之基、民族团结之本。这就要求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民族团结进步的基础性事业,作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定要实现的根本保证切实抓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纲”,民族工作所有问题都要向此聚焦,坚定不移地以这个主线推动中华民族走向包容性更强、凝聚力更大的命运共同体。
回顾党的百年历史,我们党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形成了党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我国民族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十三五期间民族地区发展迈上新台阶,3121万民族地区贫困人口全部脱贫,420个民族地区贫困县摘帽,28个人口较少民族整族脱贫,民族地区和少数民族群众作为攻坚的重点,与全国人民一道取得了摆脱贫困的历史性伟大成就,不少民族地区和少数民族群众实现跨越式发展;民族八省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6.6%,高于同期全国年均生产总值0.9%;中华民族共同体思想基础不断巩固,反分裂斗争取得巨大成绩。同时我国民族工作也面临一系列需要解决的问题和挑战。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形成各民族人心归一、力量汇聚、团结奋进的全体中华儿女携手干事创业的精神纽带和力量源泉,具有历史必然性、极端重要性、现实针对性和特殊紧迫性。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一项系统性战略性工作,需要全面统筹协调推进。但要明确认识到,经济发展了富裕了,并不一定能确保民族就团结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就增强了,多年来一些发达国家面临的民族问题困境就是有力的说明。同时,要注意把社会问题与民族问题区分开来,避免混淆和叠加。文化认同是增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内生动力,加强思想引领、推进文化融合则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中之重。这就要求从统一思想、强化认识入手,加强理论研究,积极主动宣传引导,丰富工作抓手和办法。为此,提出如下思考:
一要加强理论和现实问题研究,抓牢思想认识制高点。注重历史治学和解读,把理论问题阐述明。要注重在5000年中华文明史、中华民族和各民族发展史、新中国史、中国共产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教育中,加大考古和文献成果的使用,让史实说话,挖掘整理例如抗日战争、脱贫攻坚、抗击新冠疫情等各民族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命运共同体题材,全面梳理中华民族和各民族历史上的重大事件、重要人物,重点聚焦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新中国发展建设与民族共同体建设正向正行而取得的成就,民族文化传承保护与创新交融等,予以充分研究和阐释。尤其是紧密结合重大历史事件、重要历史人物的民族团结奋进故事,做到对历史发展纵轴的关键要点宣讲引领全覆盖。充分利用好我国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实现各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的强大目标引领作用。加大对我国民族政策和新中国成立以来发展取得的光辉成就,尤其是各民族共同奋斗取得的伟大成就的宣讲,推动各民族坚定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高度认同。
二要注重结合科技手段和新媒体的运用,加强文化宣传引导。集中力量打造各民族团结奋斗的经典文化艺术作品,使各民族团结奋斗的思想意识深深扎根。要坚持共同性和差异性的辩证统一,既有向心力、同心圆,又有各民族优秀灿烂文化的百花齐放。要注重各民族文化的传承保护和发展,要积极又稳妥革弊陈旧民俗陋习,采取浸润式宣传引导和法治层面推进分类与时俱进、移风易俗。要充分利用互联网等便捷的信息传播手段,运用微信、抖音等新媒体平台,通过短视频、直播、动漫等适合快节奏的、小作品大蕴含的、雅俗共赏的大众化网络作品,积极正面宣传、主动发声,增强网上舆论引导,开展不受时间和空间局限的各族民众的接触、交往、交流、交融,实现全天候全空间的滋润心田、直通心灵的宣传引领。
三要加强对儿童、少年、青年的培养,抓牢中华民族的未来。抓好课程设置、教师培训和教材的编写审核的同时,通过儿童、少年、青年喜闻乐见的方式方法,加大正确民族史观的教育,增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公民意识。加大各民族青少年的交往交流交融,同学间平等友爱。从儿童、少年和青年的人生成长早期,在心灵培养上播撒中华民族大家庭、各民族兄弟姐妹一家人的意识种子,形成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各民族在思想文化上团结统一、守望相助、手足情深,永续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四要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创造更加便利条件。接触和交融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基础。在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每年达2000万且人口流动加速的今天,推动全国各地区和包括汉族在内的各族民众共同做民族团结奋进工作更具有现实需要。建议以市域或县域为单位,结合做好流动人口社会工作,梳理编撰外来人口工作生活和长时间旅游的便民指导,内容上尤其要关注到少数民族到汉族地区、少数民族到少数民族地区、汉族到少数民族地区生活习俗、语言交流等内容,倡导入乡随俗,积极融入当地生产生活,减少不同民族流动人群与流入地的硬磨合,增加顺畅融合感归属感。
五要做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领域全覆盖。民族工作具有全局性战略性,各工作领域都包含着各民族群众关切的事情,工作中每一个举措、每一个具体事项,乃至工作中的一言一行都可能是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贡献。要形成人人都是中华民族共同体的一员,人人都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工作意识和社会氛围,构建各部门共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工作格局。以全面深入贯彻落实2021年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为契机,全面彻底梳理各项工作领域中涉及民族事务的事项,集中汇总到一起统筹研究,增强工作的系统性、协同性和实效性。
(作者系全国政协办公厅人事局副局长)